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0时34分报道,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里的全国唯一古水稻土和水稻田博物馆今天(18日)起向市民免费开放,馆内再现了几千年前人们耕作水稻的“景象”。
2003年,考古人员在昆山绰墩山遗址进行土壤方面的考古挖掘,在距地面100厘米的马家浜文化层土层发现了20余块稻田。在博物馆里,陈列着当时发掘出的黑色残“米粒”。南京土壤所陈冬峰介绍,通过同位素碳14的测定,这些米距今6290年了,而这些稻田就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遗址,也可以说是人类水稻作业的开始。
南京土壤所陈冬峰:种水稻跟旱地不一样,一定要有田埂,还有有渠道——引水的地方。这是这样判定为什么是水稻田的。
陈冬峰说,根据研究,水稻土种植时间越长,肥力就越高,而且解毒能力和自净循环能力也越强。
陈冬峰:它种的时间越长,土壤越熟化,养分更多一点。(记者陈凌云)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教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