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从周一开始,辽宁省省会沈阳有15万市民的作息时间改变。这是因为沈阳从17日起实行错时上下班,以缓解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
拥有近800万人口的沈阳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日增。2009年,沈阳机动车数量达到80万辆,日均(按工作日)注册机动车551辆。而今年5月1日至14日,日均注册量上升为679辆。随着地面交通日益拥挤,沈阳也开始被人们戏称为“堵城”。
沈阳的情况表明,“堵城”现象已渐渐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蔓延开来,从东部沿海扩展到中西部地区。例如,中国东北地区的大连、长春等城市已实施错时上下班,而江苏省省会南京等城市也正在酝酿错时问题。
在中国,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拥有小汽车的梦想,上下班高峰开车也逐渐从享受成为一种煎熬。有北京市民戏称这座城市为“首堵”。据统计,北京市机动车已经超过400万辆,不少市民已放弃开车上班,选择坐地铁或公交。从今年4月开始,饱受堵车之困的北京也已经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涉及人群约有81万人。
中国“堵城”数量的增加,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沈阳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经济增长十分强劲。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其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幅度。
越来越多的城市身陷“堵城”,为中国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亮出了一张“黄牌”。今后20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如果没有良策应对,一些城市甚至可能面临“红牌”的风险。
“城市交通拥堵,一方面反映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另一方面也在提醒城市交通建设,要更加倾斜公共交通,让多数市民不用自驾车,就可以方便快捷上下班。”东北财经大学肖兴志教授说。
他认为,错时上下班,或是单双号限行,都是从调节市民的出行需求出发,可以作为治堵的救急之举。但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
交通拥堵的“黄牌”警告,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开始加快探索“治堵”新路,包括错时上下班、汽车限行等。其中,发展轨道交通和地铁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沈阳市今年将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大连地铁工程在去年开工建设,北京则在4月末开工建设了第14条地铁线。
也有学者认为,在“治堵”问题上,中国还要多向国际大城市学习。因为拥堵既是一个交通问题、环境问题、规划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性难题,需要共享智慧成果,科学决策。(记者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