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几年您一直致力于调查收藏界的混乱现状,那么在您看来,造成国内文物市场造假“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吴树: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手里有钱了,于是怀着各种想法杀进了文物市场。富豪阶层很明确以投机和投资为目的,好古的知识分子也买来玩玩,普通市民主要以捡漏为主,因此形成了不同阶层齐动员的全民收藏。但传世的古董毕竟有限,数量远远不够,怎么办?于是有人去盗墓,有人去造假!其实,中国古代就有仿古工艺,宋代就有了成规模的仿制,到民国形成了历史上的另一个高峰,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疯狂。
此外,西方资本对国内文物市场的刺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近20年来西方资本对其掌控的元明清官窑瓷器高标价炒作、抛售,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拍到两亿多元,明清官窑动辄上千万元,这给国内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国内富豪的盲目追捧,权威专家们的价值评判失误,导致元明清三代官窑瓷器的市场价格畸形飙升,暴利效应直接带来了高仿品的繁荣。
还有政府监管不力、《文物保护法》和《拍卖法》在实施上的无能为力,也纵容了造假市场的繁荣。
记者:目前国内文物高仿行业的整体状况怎样?造假重灾区在哪里?
吴树:文物复制一般有三种目的,一是对于国家无法收藏原物的珍贵文物进行仿造,使其能够替代原物,起到普及历史知识、研究当时文化的积极作用。二是一种半文化、半商业的复制行为,就是明确告知商品是艺术复制品,为了满足部分酷爱古代文物,又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原物的需求者,这种复制行为能够起到传承民族传统工艺、普及文物知识、满足市场需求的正面作用。三是出于商业暴利目的的造假行为,这种复制开宗明义,就是为了骗人骗钱,从法律角度看是违法行为。
现在中国文物造假的种类很多,其中数量较大、交易最活跃的大概有三类:陶瓷器、玉器、青铜器。以市场上数量最多、交易量最大的陶瓷造假为例,目前最受市场追捧的陶瓷赝品主要模仿对象有藏界通常所称的“官、哥、汝、钧、定”宋代五大名窑生产的器物和景德镇生产的元明清官窑瓷器,其中造假时间最长、造假水平最高,对文物市场杀伤力最大的是后者。
记者:景德镇造假业的存在有什么特殊背景?
吴树:制作元明清官窑高仿品,景德镇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那里的官窑文化文献资料相对完整。二是生产工艺的传承未曾间断。三是生产官窑的特殊原料至今犹存,如胎土二元配方所需要的麻仓土并不像专家们所言已经绝迹,而是仍在被偷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