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专访:德国技术救援署官员忆汶川大地震救援

时间:2010-05-10 11:13   来源:新华网

  

  5月7日,两名女中学生在学校操场上漫步,她们身后是新建成的安居住房。“5·12”特大地震使四川省都江堰市城镇住房严重受损,共有10.89万个家庭、30余万人的住房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曾经物华天宝、山清水秀的小城,在短短的80秒地震后,变成了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极重灾区。新华社记者郑悦摄

  

  这是呈现出“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的川北民居风貌的新楼(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郑悦摄

  专访:“你们并不孤单,我们和你们在一起!”——德国技术救援署官员回忆汶川大地震救援

  记者刘向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令世界震惊。5月25日,都江堰震区5个灾民安置点,出现了22名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队员的身影,他们带来了6台饮用水处理设备,也带来了来自异域的关切和理解。

  联邦技术救援署隶属德国内政部,专门从事德国国内和国外专业的救灾抢险任务,有8万名志愿者。日前,在位于波恩的联邦技术救援署总部,记者见到了媒体处负责人尼古拉斯·黑夫纳和国际部官员彼德·布托姆斯基。

  黑夫纳说,四川地震发生后,技术救援署通过媒体报道密切关注灾情。“中国很大,对我们来说也很陌生。我们很快发现,中国政府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展开行动,短时间调动了大批救援力量,对救灾工作做出了迅速的反应。”

  布托姆斯基说,地震发生前,技术救援署已经与中国救灾和减灾机构进行了几年的地震救援合作和培训活动。我们知道中国在这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中国表示愿意接受国际援助时,联邦技术救援署向中方表示愿意提供饮用水处理设备。在第一阶段寻找幸存者和挖掘工作结束后,中国表示需要德方的帮助。

  德国援助人员住在都江堰水厂附近的帐篷里。通常每天7点起床,8点组长召集队员开汇报会,部署当天的工作,然后乘坐租来的汽车前往各个安置点工作。饮用水处理设备每台能够在1小时内处理6000公升水,并且要经过随同携带的实验室的检测。

  黑夫纳说:“我们想在一个痛苦的时期给人们带来些希望,我们是为你们来到这里的,我们与你们有共同的想法。”他说,当地人对外国的救援人员还不习惯,尽管有时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从世界那么远的地方过来,但救援队员们的行动让人们感到,他们也在关注这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不仅仅提供帮助,而且传递出明确的信息:“你们并不孤单,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编辑:马丰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