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巨大面具、身着红蓝黄相间藏袍,正在表演藏戏《顿月顿珠》的南加次仁迈着细琐的碎步,配以低沉的唱腔,有节奏地舞动着彩箭。
30年前,刚刚20出头的南加次仁从父亲手里接过藏戏传承的“接力棒”。作为西藏自治区昂仁县日吾其乡藏戏班的负责人。他说他最初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珍惜这门绚丽多姿的艺术,让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看着自己的藏戏班从最初十来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4个人,服装道具也变得更加丰富和亮丽,南加次仁难掩心中喜悦:“希望将来能到世界的舞台上去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戏和西藏的历史文化。”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被誉为藏文化“活化石”,如今在藏语里称作“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妹”)的藏戏艺术正在不断地保护与创新中得到传承。
传统藏戏多运用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形式表现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因而在民间颇受欢迎。每逢过节许多乡亲便背着糌粑袋,携家带口纷纷赶去观看演出,人们拉起圈子、点起篝火通宵达旦地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表演藏戏的艺人也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人们一般不会直呼其名,而尊称以“老师”。
1960年,西藏就成立了自治区藏剧团,藏戏的发展逐渐得以专业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民间藏戏艺术也蓬勃发展。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藏戏艺术的传承遇到许多困难。这种情况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所改善。随着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经济的发展,藏戏艺术又焕发出新的光彩,特别是民间自娱性藏戏队已由上世纪80年代不到300个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个。
在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排练室里,14个纤巧苗条的小姑娘正在编导的指导下排演新剧目《雪域欢歌》。演员边央告诉记者,这个以藏戏艺术为主的综合性舞台剧是为上海世博会准备的。
当音乐响起时,演员们迈着曼妙的步子聚集到舞台中央,她们手腕灵活的翻动便是藏戏的典型动作之一。“表演藏戏使我更加了解藏文化,也希望我们能通过世博会的舞台向更多的人展示藏戏的魅力。”边央说。
据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副团长郎噶介绍,目前藏剧团共有演员149人,其中39人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在藏戏的八大剧目中已经能够演出其中的7个,《卓娃桑姆》《朗萨雯蚌》和《文成公主》等更是保留剧目。
拉萨市文化局文艺科科长扎西贾措告诉记者,为了提高表演水平,保持藏戏的原真性,包括藏剧团在内的许多藏戏表演团体都在通过下乡采风、聘请专业藏戏艺人指导等方式丰富和完善作品。
与此同时,藏戏的发展也在“保护性发掘”中不断地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藏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现在的藏戏越来越多深入发掘人文内涵。另外,通过借鉴和吸收多种舞台表现形式,一部分藏戏作品更具时代气息。”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志群说。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与北京京剧院合作编排的《文成公主》便是创新的典范。这部新形式的藏戏结合了藏戏和京剧的表演和唱腔特点,使得两种戏曲精粹同台展现,赢得了广泛好评。
“在藏戏的发展中,传承和创新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在保持原来剧目原真性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剧目和表现形式,能够赋予藏戏艺术更鲜活的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刘志群说。(记者刘敏 荣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