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民俗专家:清明节为三节合一 习俗丰富多样

时间:2010-04-03 15:40   来源:新华网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原本只是农事节气,缘何成为今天“扫墓祭祀”“缅怀追思”的传统民俗节日?民俗专家介绍,今天的清明节是“清明”“寒食节”“上巳节”三节合一,包含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据民俗专家、武汉大学文学院李惠芳教授介绍,“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期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因“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而被称为“清明”。清明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是春耕时节到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古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道出了清明时节指导农耕的重要意义。

  不过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转变,“清明”作为农事节气的影响逐渐隐匿。而今天提到“清明”人们大多直接想到了“祭祀扫墓”“缅怀追思”。为什么“清明节”多了“祭祀扫墓”的内涵?

  李惠芳教授说,清明节祭祀扫墓的习俗来自于“寒食节”。古时的寒食节有凭吊、纪念的元素。到了唐代,唐玄宗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寒食扫墓的习惯在民间也流行开来。由于“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一两天,寒食、清明祭扫先人墓冢的习俗就合二为一。

  李惠芳教授说:“寒食、清明是中华民族尊亲敬祖、隆宗重嗣的传统习俗。古时的寒食、清明朝野内外、举国上下,车马如流,四野如市,香烟缭绕,纸钱翻飞。”

  当今的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踏青访春”。“这和古时的上巳节有关。”李惠芳介绍说,上巳节一般在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结伴去水边嬉戏,洗头洗脚,以求祛病消灾。汉朝正式定为上巳节。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后,上巳日水边洗濯祛病的含义逐渐淡化,而踏青春游意味渐浓。民间男女大多结伴去郊外水边踏青洗濯,郊游运动,留下许多“人面桃花”之类的趣话;而文人雅士更有“曲水流觞”、饮宴唱和之会。

  由于上巳节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大地一派生机,桃红柳绿,春意盎然。人们在扫墓之余,就在郊外聚会冷餐,古时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扑蝶、射柳不一而足,今时赏花掠影、快艇轻舟、航模飞碟花样翻新。

  据了解,清明节在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务院批准清明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如此一来,清明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从过去的农事、习俗、出游扩展到更加深广的层面,清明节的内涵更趋丰富。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教育新闻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