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中国遗体捐献渐成风气

时间:2010-04-02 08:29   来源:新华网

  “你们的爱心善举,为他人幸福增添了色彩;你们的志愿精神,是社会文明的突出体现;你们的生命火焰将永远在此传承延续……”

  4月1日,在中国东北海滨城市大连蔚蓝色的大海边,大连医科大学学生朗诵起《生命的火焰》。伴着音乐,200多名学生代表在海边用沙石筑起的“心”形丰碑前,敬上一枝菊花,鞠躬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无限哀思和感激。

  “我志愿在逝世之后,将遗体无偿捐赠给医学教育和科研事业,以血肉之躯回报社会和人民。”几十年中为社会捐款10万多元人民币的91岁的大连老人张贞慧,将自己对社会的慷慨捐赠延伸到了死后。

  当天,大连市160多名遗体捐献者家属和50多位报名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参加了由大连市红十字会、大连医科大学举行的“奉献爱心,生命永恒”清明鲜花纪念遗体捐献者追思会,祭奠逝后将自己奉献给医学事业的遗体捐献者。

  临近追思亲人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中国多地先后举行了类似的追思活动,感谢那些为他人、为社会做出无私奉献的人。

  前来参加追思会的大连市民刘女士说:“虽然只是一支白菊,一个鞠躬,但我们由衷地尊重那些为社会做出无私奉献的人。社会应崇尚遗体捐献的行为,激励和教育后人。”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全尸出殡,入土为安”,因此,无偿捐献遗体用于教学、医学科研、临床解剖在中国面临重重阻力。

  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黄敏说:“众多遗体捐献者敢于摈弃陈规旧俗与偏见,志愿将自己百年后的遗体捐献给国家的医学教育事业。他们的高尚之举对医学生的技能和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介绍,大连遗体捐献始于1996年,近几年来遗体捐献者明显增多。目前全市有656位市民办理了志愿捐献遗体手续,有86位捐献者实现了捐献的夙愿。捐献者中既有教授、军人、干部,也有普通的工人、市民;年龄最小的是2个月的婴儿,最大的是95岁的老将军,还有5对老夫妻双双捐献了遗体。

  近年来,遗体捐献在中国许多城市渐成风气。上海市是中国最早开展遗体捐献工作的城市之一,1982年至今,已有遗体捐献志愿者逾2.8万名,截至2009年底,实现遗体捐献5200多例。

  天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遗体捐献工作,目前天津民众已签署遗体捐献公证书近4000份,实现遗体捐献约400例。

  北京的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始于1999年,至今已接受1万余人报名,完成遗体捐献超过900例。

  目前,中国接收遗体捐献的还有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太原、苏州等城市,其中一些城市还专门设立了遗体捐献纪念日。

  大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乔善春说,遗体捐献者这种利国利民的义举以及无私无畏、可敬可佩、正确对待生死的态度,彰显了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行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同和接受,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在,北京、上海、南京、青岛、深圳等十多个城市都出台了遗体捐献管理办法或条例,通过法律规范引导人们移风易俗,形成鼓励、提倡捐献遗体和尊重、关心遗体捐献人的社会风气。不少城市还建立了纪念园、纪念碑或纪念林,在纪念碑上镌刻遗体捐献者的名字,作为悼念捐献遗体者的固定场所,以弘扬志愿者的奉献精神。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教育新闻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