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成了老人的家,旁边就是马路。
他叫吕庆林,67岁,郑州人,在大石桥天桥下的窝棚里至少蜗居两年了。看到照片,你也许想象不到,老人(自称)有一儿一女都生活在郑州。因患有间断性失忆,老人与儿女已经失去联系多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网友“刘医生”发现了吕庆林,他就开始帮助老人……
网友发来求助邮件
“无奈之下,我只好求助于网络:希望哪位好心人在网上看到此文章,如果您知道失忆老人吕庆林的儿子吕惠勇(音),女儿吕惠玲,女婿魏俊生(音),表妹李爱凤,前妻温素香(音)等任何一个人的联络方法,请转告他们:他们的亲人吕庆林——一位孤苦伶仃、贫病交加,年已67岁的失忆流浪老人,正在郑州大石桥立交桥南端的桥洞里,望眼欲穿地盼望亲人能来接自己回家!”
23日,晚报的邮箱收到一封名为《失忆老人急求助!》的邮件,发件人署名“刘医生”。
刘医生说,他是一名普通的郑州人,去年12月初,看到了一篇关注流浪者的报道,流浪者们孤苦的生活状况刺痛了他。于是,他决定做点什么。“第二天,我骑着电动车来到大石桥立交桥下,发现了吕庆林。”从那天开始,刘医生就经常去看望老人,还有和老人住在一起的流浪者、58岁的魏玉中。
老吕“有一儿一女”
昨日上午,在刘医生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吕庆林住的窝棚。里面黑糊糊的,摆放着两张“床”。吕庆林躺在床上。
得知有人要来帮助自己,吕庆林激动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据吕庆林说,他是1943年8月出生,户口在小赵砦,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没有弟兄姊妹,1969年左右开始在郑州铁路机务北段设备车间当钳工。前妻叫温素香(音),因性格不合两人离婚,后来前妻改嫁至新密。他有一个表妹叫李爱凤,以前在郑棉二厂上班,现在已退休。和妻子离婚后,他带着一儿一女住在表妹的房子里,是在表妹的帮助下将儿女养大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吕庆林记忆力不太好,以前的很多事情都记得不太清了,言语表达也不是很清晰。
刘医生说,他发现老人患有早老性痴呆和间断性记忆丧失,在十几次的交流过程中,他将吕庆林的信息进行了总结。
刘医生说,老吕称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名叫吕惠勇(音),1975年生,毕业于南阳师范专科学校。儿子娶的妻子是南阳本地人,后来吕惠勇回郑州工作,在一所中学任教,教初中,学科不明;吕慧勇有一个儿子,即老吕的孙子。
女儿名叫吕惠玲,1973年生,女婿名叫魏俊生(音),在原郑铁七中教书,女儿有一男孩儿。
老人“已经流浪了10多年”
据刘医生了解,老吕已经流浪了10多年,近两三年住在大石桥下,与老魏成了相依为命的邻居。
在一边的魏玉中告诉记者,自从刘医生第一次来看他们起,隔三差五就来给二人送热包子或油饼,每人还有一包散花烟,并给10元、20元作为零花钱。
今年3月11日,刘医生又到桥下看望二人,谁知这里已是面目全非。老魏的“小单间”不见了,老吕蜷缩在床上……
“当时老吕只剩下2元钱,他流着泪说‘不想活了’,回老家的老魏一去不返,行李放在老吕的床上。老吕每天买个饼,买碗汤,几块钱打发一天,一直熬到3月11日。”刘医生说。老吕说,他那几天天天担心老魏不回来,仅剩的两元钱已经无法维持下去了,正在走投无路时又想起刘医生,没想到刘医生真的出现了。
看到这位孤独老人惊慌无助地哭泣,刘医生非常难过,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老吕找到家人。
发几百个电子邮件寻找信息
当记者问老人想让大家怎么帮助他时,老人只说了一句话:“我想找到儿子回家。”
刘医生说,他第一次见到老吕的时候,曾冲动地拨打了110,以为警方很容易能找到老吕的家人。“20分钟后,铭功路派出所的吴警官等人开车前来桥洞,我将老吕的情况写给了吴警官。但后来吴警官回复说,在户籍电脑里,没找到老吕儿子、女儿的资料;有一个可能是老吕表妹李爱凤的电话,打过去一直没人接。”
无奈之下,刘医生只好求助于网络,到目前已发了几百个电子邮件寻找信息……
本应该是享受天伦的年纪,老人却风餐露宿、食不果腹。如果老吕的家人看到信息,或者你知道老吕的情况或其家人的线索,哪怕是一点点线索,都请拨打晚报热线67659999告诉我们。(李丽君 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