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北京“刀片帮”27名扒手落网 怪异扒技雷倒便衣

时间:2009-12-24 14:55   来源:京华时报

  今年3月以来,一群扒窃手法怪异的“刀片帮”出没北京公交双层巴士。与以往公交扒手不同,这些贼不找高峰人多时的公交车下手,偏选择有空座的双层公交车;他们不利用人多拥挤贴身趁乱下手,偏坐在乘客旁的座位上,手从身后伸向乘客外衣,用刀片割内兜扒窃。为此,警方派出大批便衣深入车站,登上公交车抓贼。历经半载,反扒高手一举拘捕了27名来自同一个城市的“刀片帮”嫌疑人。
 
  怪异扒技雷倒便衣

  2009年3月17日,上午9点多,一辆特8路公交车在三环外方庄桥东进站后,下来两个乘客。正在此处打扒的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反扒民警张浩(化名)瞄了他们一眼,两人穿着、外形相似,具有明显地域相貌特征。“看样子他们是朋友”。张浩心里正嘀咕时,发现两人下车后在站台不走,也不说一句话,这种装作不相识的异常情况,引起了他的怀疑。根据以往经验,侦查员认为两人是扒手的嫌疑很大。不过跟踪了一天,也未见二人动手。

  第二天,仍是早上9点多,两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侦查员的视线中。他们张望过往的几趟公交车后,还是选择了特8路,径直上了二层。

  “这么个大空车,他们敢偷?”侦查员纳闷。按常理,车上人越多扒手越容易得手。但此时,早高峰已过,此时,二层乘客只有寥寥几人。其中通道右侧靠窗的位置上,坐着一名穿夹克的男乘客。可疑男子挨着这名乘客左侧,在靠近过道的座位坐了下来,侦查员也在这名男子身后找个空座,细细观察。一会儿工夫,就见男子左手藏在背后,坐直的身子也一点一点向下出溜,简直快躺在座椅上了。“什么路数,有这么偷东西的吗?”侦查员满腹狐疑,“还是等等再说吧。”

  几分钟后,两名男子站起身来准备下车。侦查员立即向那名乘客询问。此时,乘客才发现夹克的左内兜被割破,800元现金丢失。侦查员立即冲下二层将就要下车的两男子抓获,从他们身上搜出几枚自制刀片。两名男子交代,他们确是扒手,还有另外5人在南三环附近的一家宾馆内。

  3月19日,根据线索,侦查员立即赶赴这帮人暂住的宾馆,将另外5名扒手抓获。从其随身携带的物品里,发现日本进口再改装的刀片数十片。

  扒手跳车砸中飞驰车顶

  这个7人团伙落网后,这样的扒窃团伙再也没有在京城出现。

  “绝没有这么简单。”侦查员分析,这些扒手们作案有很强的季节性。春秋两季正是穿夹克、西服的季节。很多乘客喜欢把钱包放在衣兜里,这也是扒手下手的目标。

  “肯定还会来”,自此侦查员们也进入了漫长的等待中。直至2009年10月12日,反扒民警在980路公交车进行日常反扒时,又见到了相同的偷法。两名男子左手背向身后,用刀片对旁边的乘客进行扒窃——“刀片帮又来了。侦查员将两人当场擒获。据两人交代,他们与之前抓获的团伙都来自同一城市,扒窃手法也都一样。”

  侦查员警觉起来,在跟踪刀片帮其他未落网的嫌疑人时,一直追踪到了河北唐山。

  10月15日上午,在唐山的4名嫌疑人登上一辆公交车时,当地10多名民警冲上车,将3人当场控制。坐在后排的另一嫌疑人竟扒开车窗,一个鱼跃跳出去,正巧落在一辆疾驰面包车的顶上。他从车顶滚落在地,又翻身站起,连滚带爬穿过车流,翻过一个隔离护栏。他摇摇晃晃站起来,不想双腿一软又趴在地上。侦查员一拥而上将其制服。

  到10月22日,根据线索,北京侦查员在西客站抓获了另一个“刀片帮”,缴获作案用刀片290多枚。

  流窜各地足迹远至澳门

  至此,仅10月12日至22日10天的时间里,两个以左手背后、刀片割兜的扒窃团伙20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

  公交总队办案民警表示,这些扒窃团伙,都是来自外地同一个城市,使用的刀片都是日本进口的刀片,稍加改装就成了十分锋利的作案工具。警方介绍,通过缴获的作案工具,民警还发现了广州、深圳、西安等全国多个省市的各种公交卡,甚至还有澳门地区的通行证。说明他们在其他地区,特别是有双层公交车的大城市,也进行过此类扒窃行为。

  但奇怪的是,他们很多人并没有前科。据其交代,他们此前在外地行窃时,从没失手被抓过,所以这些贼在动手前从不四处寻找车上是否有便衣。一名侦查员说,由于各地对于这种公交扒窃的打击力度不同,这些扒手根本也没把北京反扒民警当回事。所以他们特别猖狂,作完案就敢在公交站上点钱,全然不顾忌是否有反扒便衣。但最终,这些扒手到京还未出一个月,就相继栽在了反扒高手的手里。从2009年3月起,公交警方共抓获“刀片帮”嫌疑人27名。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教育新闻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