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以为人会重名,没想到社区名字也有重名。”近日,湖南省长沙市市民张平兰向记者反映,在长沙市繁华的韶山南路两边各有一个“井湾子社区”,而这两个同名同姓的“双胞胎”社区又分别归两个不同的区政府管辖,给居民办事带来极大的不便。
“双胞胎”社区不止“井湾子社区”一个。记者了解到,在长沙市,还有两个同名同姓的“狮子山社区”。
湖南师范大学大一学生刘新宇告诉记者,几天前,他在中介的介绍下找了一份家教工作。因为刚来长沙不久,刘新宇对长沙的地理交通不熟悉,只知道学生的家在“狮子山社区”。于是,刘新宇根据自己的了解,坐公交车到了车站南路的狮子山车站,结果打了一连串电话,车也坐了一大圈,还是没找到学生家。
“这附近明明有个‘狮子山社区’,怎么就找不到人呢?”正在刘新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有路过居民告诉他,天心区金盆岭街道也有个“狮子山社区”,让他去那边找找看。刘新宇又急急忙忙转坐其他公交车,折腾了一上午,最后才找到了学生家。
“学生家长刚开始还认为我不守时,解释了半天才解释清楚。两个社区同名同姓,又相隔那么远,真是折腾人。”提起此事,刘新宇很是郁闷。
令人吃惊的是,记者从长沙市民政局了解到,长沙市重名的社区大概有二十多个。
随着城市居民和社区联系的加强,社区重名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已经开始显现。“串门找错门、送报送错人,这是常有的事。”青园街道井湾子社区居民王明亮对记者说。
青园街道井湾子社区负责人对此也深感无奈:“因为重名,我们社区的公共服务牌都没有挂。”
那么,同一城区社区重名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政府部门。
“我们只负责新建楼盘名称以及行政区划内的地名命名工作,社区属于一级基层组织,其命名工作不属于我们管理。”长沙市民政局地名委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要想了解社区的命名工作,需要找该局的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
“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有的地方隔得很近,但又分属于不同区政府,这样最容易产生社区名称重名现象。”长沙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从2000年开始,长沙市开始进行社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规定,由各基层区政府决定成立社区,其名称在取定后报长沙市政府备案。这样一来,各级地方政府对社区的取名基本是各自为政,导致产生了许多重名“双胞胎”社区。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现在正在着手解决,但社区名字已经家喻户晓,改与不改都挺麻烦。”长沙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重名的社区一般分别属于不同的区政府,如果真的进行改名工作,估计会出现两家区政府各不相让的局面,需要市政府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而且,社区改名会耗费大量的行政成本,比如社区改名后,原社区居民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等都需要更换,这需要很大的开支。因此,我们还要进行改名的行政成本预算。”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长沙市部分社区名字重名现象已经引起了长沙市民政局的重视,该局目前正在进行相关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