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小行为 大改变”——中国兴起年轻“低碳族”

时间:2009-12-04 09:2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马述昆 蒋旭峰)“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8度还是27度?”……这些都是时下许多中国年轻人正在认真考虑的问题。他们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持中国政府刚刚提出的碳减排目标,因此得到一个雅号——“低碳族”。

  24岁的石肇媛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她眼中,“低碳”生活就是节约的生活。洗脸水冲厕所、手洗脏衣服、随身带水杯、出门乘地铁等都是这位北京女孩“低碳”生活的真实写照,而这种生活习惯她已经持续了两年。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我能做的就是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如果大家都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它当作一种时尚,那么效果将是巨大的。”她说。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战略总监李琳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使用,“低碳”涵盖了衣食住行,已经深深的嵌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她举例说,少买一件衣服,就相当于少排放6.4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生活中每件事都寻求低碳消费方式,这就是低碳生活。

  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的数据显示,每节约1度电,就可以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千克;少开一天车,减排8.17千克;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千克。

  目前在中国,像石肇媛一样的“低碳族”队伍正在逐渐壮大。他们积极倡导节能减排,使“低碳”成为继“低脂”“低糖”“低热量”之后又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网络上也成立了各种以“低碳”为主题的组织。豆瓣网中有一个名为“低碳生活”的小组,主页上的标语为“今天你减碳了么?”,页面上还列出了几个计算个人生活碳排放的公式,量化生活中的碳排放。 

  31岁的王维是“中国安全生产网”的编辑,不久前她在网上发表了博文《倡议大家都来过“低碳生活”》。她告诉记者,自己开始低碳生活是受到政府宣布减排目标的触动。

  “到2020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我觉得这个数字挺恐怖的,并不好达到,所以,我倡议所有人都来为这个目标努力,这也是为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应该付出的。”她说。

  31岁的关少波现任魔时网首席营销官。他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低碳族”,作为媒体人,他深知媒体的责任,决定从11月开始为配合哥本哈根会议在北京组织发起节能减排公益活动,“NC63”——“周末不开电脑63小时”就是其中之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大“低碳”宣传,把节能减排的意识传达到老百姓心中。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目前,北京、重庆、南京等16个城市的100多所高校近13万大学生做出了“加入低碳一族,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始前一周节约能源,每人减少一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用自己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告诉记者,民众对低碳的热情是一件大好事,低碳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民众行为方式的改变。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推进减排的过程中遭遇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众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难以快速改变。

  “先进、高端并非等同于高碳和高耗能,我们不可能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但低碳的生活方式是值得倡导的。”周大地说。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教育新闻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