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6月24日电(记者张辛欣 潘晓菁)江西南昌千年古寺绳金塔后面的茵茵绿树下,藏着一座小小的“赣女绣庄”。绣庄里四周悬挂着山水书画,翰墨笔香扑面而来。然而,这些水墨写意却与“水墨”无关,是用一根根针线在宣纸上绣出来的。
这种以宣纸为载体、用针线展现中国山水艺术的现代赣绣,将中国传统宣纸上的书画艺术与刺绣艺术融于一体。
赣绣起源于上千年前的闺房“女红绣”,图案大多以花鸟、祥云、凤凰等为主,用于家居饰物和衣物点缀。随着江西蚕桑业的发展,丝织业的形成,“女红绣”逐步演化为丝织绢布上的刺绣艺术。
不过,从历经千年的传统赣绣蜕变为现在自成一体的独立绣种,却并不那么一帆风顺。从1997年开始尝试用宣纸刺绣到最终成功,耗费了“赣女绣庄”创始人顾玉纯十几年的光阴,仅仅是研制适合刺绣的宣纸就花了5年时间。
传统的赣绣是在布上完成的,但效果并不理想。“布是经纬结构的,刺绣完成后,会出现皱痕,并且反光,对于一件水墨画作品来说就没有艺术风味了。”出身刺绣世家的顾玉纯说。
“别人听说我要在宣纸上刺绣,都认为是天方夜谭,很少有人愿意借钱给我。”带着房子抵押和亲友借的40多万元,顾玉纯开始了创业之路。
为了研制出适合刺绣的宣纸,他多次前往安徽的宣纸厂。“第一批纸有一个指头厚,经过不断改良,现在的纸薄如蝉翼,却很有韧性。”
找到合适的宣纸后,如何在纸上刺出图案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如果在一条直线上扎的针孔过多,宣纸就会自行裂开,而且宣纸的独特性要求刺绣者不能返工。
独辟蹊径的宣纸刺绣一经面世,便被许多专家学者誉为“是对中国千余年来刺绣业界的一大贡献”,为赣绣注入了新的灵魂。
2005年,顾玉纯将宣纸刺绣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2006年,顾玉纯将耗时5个月绣制的大型宣纸刺绣《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赠送给北京奥组委。
现在,以宣纸刺绣为灵魂的现代赣绣悄然走入寻常百姓家,更被许多单位团体作为高雅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江西省还准备将以宣纸刺绣为代表的赣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的愿望是将现代赣绣做成江西的一张名片,将来人们提起江西时,想到的不仅仅是景德镇的瓷器,还有我们的宣纸刺绣。”顾玉纯说,“我相信它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