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中华元素”的内涵有待再思考 

时间:2009-06-15 09: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6月14日电(记者许晓青、赵兰英)“中华元素”究竟是什么?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缶”和“卷轴”,还是中国人日常使用的筷子和瓷器?“文化遗产日”当天,各地专家汇聚上海文化论坛,部分学者提出,对于“中华元素”的内涵,需要再思考。

  上海复旦大学文史学院院长葛兆光表示,“中华元素”不是“中国结”“中国红”等简单表象,文化象征背后有历史和精神贯穿其中。用现代的手法去诠释传统,需要防止将“中华元素”变得“碎片化”。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艺乙直言,在他看来,旗袍、筷子之类的东西,都算不上严格意义的“中华元素”。他说,并非一看到“吉祥”“如意”图案或红色“中国结”就一概而论为“中华元素”。“中华元素”承载的中华文化才是基础,是真正需要保护的。

  葛兆光进一步提出,“中华元素”的内涵大致可分为五部分:汉字的表达和思维;中国的家族伦理和由此生发的儒家体系;儒释道合一的“宗教世界”;阴阳五行的思维框架;中国人特殊的“天下”观念等。

  专家提醒,对“中华元素”内涵的再思考,有助于理清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及其核心价值,使保护本身不流于形式。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