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1月5日电(焦建民)河北安国市伍仁桥63岁村民宋计兵,近30年来记录身边所见所闻。日前,他这本18万字、突出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村民生活变化的《伍仁桥村史》与世人见面。
《伍仁桥村史》采用编年体形式,由大事记、经济发展篇、文化生活篇等部分组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宋计兵写道:“1979年,安国县推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部分农户开始购置拖拉机,有些村民开始购销土布。”
伍仁桥村有安国市“城南第一镇”之称,村史详细记载了改革开放后棉织业的蓬勃发展带动村内各项事业发展的事实。
“1985年村内建起了占地28亩的布匹经销集贸市场。3月,县政府召开伍仁桥布匹市场发展促进大会,全村布匹营销人员达到500多人,商业摊点100多个。1986年9月,工商银行伍仁桥营业厅成立,方便了村民存取款。1989年,村民采取合股等形式购买大型货运汽车53辆,主要是运输经销布匹,山东、湖北、湖南的几十种花布从这里转销到东北、西北、北京、天津等地几十个大中城市和农村市场。1992年震钟织布厂建立,成为村内第一家私营织布企业,当年村内布匹生产企业发展到26家,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1995年村南开发建设占地50余亩的新市场开发区,村民开始纷纷开办棉纺织企业,1996年到2000年,村内棉纺织企业发展到21家。”
宋计兵说:“要说村民生活真正实现富裕,还是这几年发展快。”他写道:“2002年,村里审批建设用地50亩,新建棉织企业8家。2004年,征地188亩,在村东建起村第二个棉织工业小区,入区企业投资1.2亿元,使全村规模型棉织企业发展到43家,织机达到3800多台,吸纳本村及周边劳力8000多人,园区内道路硬化、下水管道铺设、电力安装等基础设施齐全。2006年村内建立棉织企业协会,村东棉织小区又建起3家企业,小区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村内新修道路1620米,两侧铺设花砖2700平方米,村内沿街商业网点增加到230多家,集市摊位达到1200多个。村里成立了专业清扫队伍,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30年来,中央惠农政策不断引导农民增产增收,宋计兵写道:“1979年4月,家家户户分了地,农业经济得到了大发展。1986年农村推行农田水利化、电力化,村里打机井22眼,村民浇地条件得到改善。1993年村里成立农业技术服务站,农业专家开始指导村民科学种田。”
宋计兵说:“这几年国家加大农业投入,农民享受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他写道:“2004年中央支付承包土地农户的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村民第一次领到了每亩9.5元的粮食补贴。2006年,农业税取消,农民种地不但不纳税,而且每亩责任田领到了28.5元的粮补。并开始对困难户、独生子女父母实行低保制度和独生子女奖励制度。2007年,村内80%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补贴增加到每亩43.3元,村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惠农政策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宋计兵说:“我相信,有党的好政策,村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他打算继续记录农村巨变和村民生活生产变迁,丰富村史内容,给后人留下一部爱祖国、爱家乡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