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壮大 新型农牧民应运而生

时间:2008-10-27 09:5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7日电  题: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壮大 新型农牧民应运而生

  新华社记者李泽兵

  村头屋后满眼金黄的玉米,卖粮后数着钞票的农民喜上眉梢。近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采访时了解到,今年河套灌区喜获丰收,全市小麦总产量达到7.08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900万公斤,增幅为2.72%;平均亩产369公斤,比上年增加7.5公斤,增幅为2.07%,均创历史新高。

  “机械化帮了我们大忙。”五原县胜丰镇明联村农民王义告诉记者,由于收获季节阴雨连绵,巴彦淖尔市依靠先进的农用机械全力抢收小麦,让丰收的希望不落空。

  今年,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当地农民自行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约950台,提高了麦收速度,河套地区192万亩小麦机收面积接近90%。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了解到,今年内蒙古粮食总产达到210亿公斤,创粮食生产历史最高记录,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

  “内蒙古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多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得益于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内蒙古农牧业厅副厅长、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周文毅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企业达2033家,比2003年增长107%;拥有总资产949亿元,比2003年增长122.3%;实现销售收入1517.1亿元,比2003年增长226.4%;实现增加值482亿元,比2003年增长249.7%,企业数量和经济总量明显增大。今年上半年,内蒙古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在建项目达509项,投资规模539.7亿元。

  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将更多的农牧民纳入产业化发展链条,让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并确定了乳、肉、绒毛(皮革)、粮油、马铃薯(蔬菜)、饲草饲料(特色产业)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六大主导产业。几年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基本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化经营模式。

  周文毅说,目前有180多万农牧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的链条中,直接进入企业的人数达到41万人。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既掌握一技之长又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型农牧民。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台几村肉羊繁育养殖基地负责人武拥军对记者说,农牧业产业化带动许多农民走上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致富道路。2007年,武拥军卖给蒙羊公司3000只育肥羊,今年10月还能出栏2000只左右。他说,过去农民的副业是养几只土种羊,换几个零花钱,现在有龙头企业收购,价格、销路有了保障,养羊已成为很多农民的主业和致富之路。

  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内蒙古奶牛养殖、马铃薯种植、蔬菜种植等早已走上了农牧业产业化的道路。目前,内蒙古部分农牧业主导产业的经济指标在全国都首屈一指: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和人均占有牛奶量均居全国第一,羊绒和羊肉的产量居全国第一,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加工量也居全国第一。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马占新说,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农牧业大体经历了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的转变,由速度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这三个转变对推动农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牧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