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富梦瑶 程新闺)在北京钟鼓楼附近的一座四合院里,十几位智障患者投入地跳着舞,简单整齐的舞蹈伴着优美动听的歌声,赢得阵阵喝彩。
这支仅有两分钟时间的舞蹈,是他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排练好的。这里是北京西城区什刹海刘海胡同的一处“温馨家园”,一所由什刹海街道专为残疾人提供休闲娱乐和教育培训的基地。
申飞是“温馨家园”的一员,今年已经26岁,只有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智力。来这里之前,他独自出门常会迷路。家里人教他扫地、洗碗,但成效不大。“以前我不爱说话,但现在有老师关心我们,还可以和很多人一起玩,我感到非常高兴。”申飞说。
申飞曾代表中国参加过在美国、爱尔兰等地举办的特奥会,并且是2002年特奥会足球和长跑比赛的金牌得主。曾经口齿不清的申飞,通过“温馨家园”的特殊培训和康复训练后,现在已经可以和同伴一起合唱简单的歌曲,在家里,他偶尔还会帮母亲包饺子。
在挂满中国结的生活技能训练室里,老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智障患者唱歌、跳舞、编手工艺品。年龄最小的智障患者魏晨说,她在这学会了英文版的《雪绒花》和手语歌《感恩的心》,还会编中国结,穿手链。
27岁的先天性脑瘫患者高蕴华正在做康复训练。她是中国脑瘫患者中的第一位大学生。凭借惊人的毅力,她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大学期间,她曾获过国家二等奖学金。
高蕴华的成长经历让她学会了坚强和怎样适应环境。如今,高蕴华在“温馨家园”为残疾人朋友工作。她说:“我也是一名残疾人,能更好地帮助残疾人和反映残疾人的需求,这让我觉得实现了自身价值,真的非常幸福。”
北京奥运会期间,这个“温馨家园”接待了多位外国贵宾,并受到他们的好评。
72岁的汪雪生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肢体残疾,行走不便。她几乎每天都来“温馨家园”和其他残疾人一起制作手工艺品,包括布糊画、中国结、剪纸。她说:“大家一起聊天、做布艺,多开心啊!”
残疾人可以把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在专卖店销售,获得一定收入,这对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也有一定帮助。
北京市有残疾人约100万,自2003年创建社区残疾人“温馨家园”以来,全市已建成“温馨家园”1400多个。
目前,像“温馨家园”这样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在中国有19000多个,对丰富残疾人的生活和职业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