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8月28日电(记者 车宏亮)江苏省部分专家学者和部门负责人在近日举行的治理太湖污染的会议上指出,在治太过程中,除了堵住排污口、关掉污染企业、打捞蓝藻外,还应注重清理太湖和入湖河流淤泥,对太湖流域进行生态修复。
由于太湖水体流动性差,淤泥既沉积了大量入湖污染物,在冬天还是蓝藻的藏身之地,成为内源污染的源头。
专家认为,生态清淤直接减少了湖体内源污染,不仅是湖泊应急清淤的有效手段,也是湖泊长效治理的积极措施。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指出,加强对河汊,尤其是靠近风景区和饮用水源区等区域的生态清淤,不仅可为河道水生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还可大大减少太湖北部和环湖河道底泥的内源污染,提高水体的水质级别。
根据测算,太湖底泥总量超过19亿立方米、平均深度1.24米,生态清淤工程浩大。专家表示,实施太湖大面积清淤,涉及清淤规模、技术控制、污泥堆放、淤泥固化、投资成本与效益分析等,需要不断创新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通过生态修复,形成太湖自净和长效机制,是专家们的又一见解。目前,利用水生植物、湿地净化水质,已经在太湖流域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