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6月25日电(记者朱俊清 艾福梅)今年26岁的回族青年何军是宁夏一家外企人力资源部的主管。他身着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衫,从一大早就开始安排工作、参加会议、处理业务,言谈举止充满了自信和朝气。
教育改变了何军的命运。“假如我没有上大学,或许现在我就跟我的父辈那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何军说。
作为中国穆斯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回族人口217万,占总人口的35.5%。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宁夏回族人口相对集中在农村特别是南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慢,财政收入低,群众生活贫困。
自治区决策者认识到,要想彻底改变200多万穆斯林贫困落后的生存面貌,必须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为此,宁夏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民族教育优惠政策。
为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和中专招生中,宁夏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了降低分数段录取;举办高校民族预科部,专门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对回族聚居的南部山区采取定向招生、切块到县等办法,扩大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比例。
何军就是靠着民族考生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条件,考上了宁夏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最终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我是家中第一个走出黄土地的人,承载着太多的希望。”何军告诉记者。
事实上,受益于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又何止何军一人。由于民俗习惯的影响,回族女童入学率、巩固率低,因此回族教育的难点在于回族女童教育。
宁夏通过优化女童教育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举办女子班、女子学校,允许女童带弟妹上学,培养回族女校长、女教师,减免女童上学费用等措施提高回族女童入学率。
宁夏西吉县回民中学初三学生马敏因学习成绩优异考入回民中学民族班在学校寄宿学习。她告诉记者,她能够继续上学主要是因为除了住宿费外不用另交钱,每月还有30元的助学金以伙食补助的形式打入饭卡,没有给家里造成经济负担。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教育部门负责人王自元介绍说,从80年代开始自治区财政和地方财政就向县里16所寄宿制回民中小学发放民族助学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回族学生的经济压力。
在提高入学率的同时,宁夏也不忘改善民族教育的办学条件以及提高民族教育教师队伍素质。自治区先后实施了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教育重点工程,新建扩建中小学校240万平方米,改造危房72万平方米,使中小学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宁夏还采取在师范学校举办回族女教师师范班,资助回族女师范生等措施加强对回族教师,尤其是回族女教师的培养,提高其在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
宁夏教育厅的材料显示,截至目前,宁夏已基本形成从学前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各类学校回族在校生46.7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6.75%,与全区少数民族适龄受教育人口比例大体相当。
“国家对民族教育的重视、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改变了回族群众的教育观念,回族家庭越来越重视教育,希望通过接受教育改变生存状况。”何军说。
现在,何军的弟弟正在宁夏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上大三,每年的学费生活费等需要7000多元,全部由何军承担。他说,“我现在有能力承担弟弟的学费和父母的花销,而且弟弟的学习很优异,将来肯定会更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