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0时50分,(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老汽车站出站口,一名孕妇突然临产,许多路人纷纷掏出手机拨打120求助。由于远城区120与中心城区120急救中心通讯方式不对接,产妇直到11时45分才被送到新洲区人民医院。
昨日下午,记者赶到新洲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妇产科,目前母女平安。产妇名叫刘青荣,新洲区仓埠街杨凹村村民。据其丈夫刘长青介绍,他上午陪同妻子从李集街乘巴士到新洲区人民医院,车子到达邾城街老汽车站时,妻子已腹痛难忍,他扶着妻子刚走到出站口,孩子就生了出来。当时,许多同车乘客纷纷掏出手机拨打120。可120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找一部座机电话再拨打一次120,弄得大家一头雾水。大家又急忙分头寻找座机拨打120,为此耽误了一些时间。
随后,记者在新洲区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的记录本上看到,他们是11时30分接到电话,11时45分将产妇接到医院。
事发现场,多名目击者向记者介绍,孕妇突然临产,抱着产妇的丈夫不停地向周围群众求助。地上满是沙土,产妇痛苦不堪,婴儿已娩出,可胎盘尚在产妇体内。附近一家副食店老板娘见状,急忙跑回店里抱来了一床红毛毯,将未剪脐带的婴儿包住。一位目击事件经过的村民说,万一在偏僻农村一时找不到座机怎么办?
据新洲区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新洲区范围内,如果群众用座机拨打120,接电话的就是新洲区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如果用手机拨打120,就打到了武汉市120急救中心。由于武汉市120急救中心与新洲区人民医院的120急救站尚未联动,如果打错了,求助者就得自行换另一种联系方式。据了解,该现象在其他远城区也同样存在。(罗斌 江维 陈瑶 徐瑞)
资源分割不是服务缺位的理由
没有人希望紧急病患在自己身上发生。但所有人都期望,一旦发生这种状况,只要拨打120急救电话,生命就会有保障。在焦急和痛苦中等待了近一个小时的刘青荣和她的丈夫肯定没有想到,那条他们心目中本应畅通无阻的“救命线”,会因为手机和座机的不同而变得如此曲折。
在城市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今天,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已成为大多数市民碰到紧急事件的第一反应。面对急难中的无助和挣扎,对于紧急救助的公共服务提供者来说,高效、快捷、及时无疑是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要求。电话早一分钟接通,机制早一分钟反应,救助早一分钟赶到,就意味着多一份获救的希望,多一束生命的光亮。
在急救反应姗姗来迟的背后,不仅显现出急救特服管理上的混乱和无序,更透射出公共服务资源条块分割带来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的迟钝和失效。对急难中人伸出援助之手,不仅在于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在于公共服务最有效率,最不计成本,也最靠得住。但是长期以来,在同一个地区或城市里往往有多个职能相同、产权分别归属于不同级次的政府公共品生产单位,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壁垒,使得这些公共资源难以合理流动和有效整合,公共服务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在政府提供的不同层次的公共产品中,包括急救服务在内的纯公共服务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市场机制无法对这类服务的供给和消费施加影响,是市场完全失灵的领域。正是由于这种市场失灵,政府不仅承担维持公共服务秩序的使命,而且被赋予责任,对这类纯公共产品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统一协调指挥和联动,提高其利用效率。
更快、更有效地救人于危难,不仅体现着我们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更是我们对生命的承诺。打破公共资源条块分割,让“急救通道”畅通无阻,就是让城市多一份笑意,少一份悲伤。(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