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国难警世人——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
昨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者拍照留念。刘莉 摄
■ 现场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万人坑的一侧,12000多名遇难同胞名录被刻在墙上,供后人纪念。朱成山馆长表示,名录还会扩充,被俘杀害的9万士兵的名字,将有望刻在墙上。
幸存者每年哭墙祭奠家人
昨日上午,纪念馆刚开放,被称为“哭墙”的遇难同胞名录前,铺了不少鲜花,都是后人来纪念先祖的。
“哭墙上有六个人的名字跟我有关系。”李淑芬是4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的一位。1937年时,15岁的她一家5口住在船板巷20号,父亲开了一家丝巾店。南京沦陷后,因害怕日本兵兽行,李淑芬与姐姐、妹妹随亲属分别逃走,她在南京郊区躲了十天,回家后才知道已家破人亡。
“我看到整条巷子都给烧了。”李淑芬揉了一下眼睛,她留在家中的母亲与婶婶被日军奸杀,父亲被吓死,逃到难民营的妹妹也被杀死。“日本人欠我们家四条人命啊,这个铁的事实他们一定要承认。”“我后来的丈夫也是南京人,他父母也是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李淑芬每年纪念日都会到哭墙来纪念先人。
哭墙内含本民族特点
像李淑芬这样来纪念亲人的还有很多。朱成山馆长称,他曾看到一位老人端着小板凳站在哭墙前,摩挲着一个名字,哭了一个上午。后来才知道,老人的丈夫死在南京大屠杀中,一直没有找到尸体,这里的名字成了她惟一能寄托哀思的地方。
朱馆长称,他参观过广岛、以色列的哭墙,这对纪念馆的建设有一些启发。“我们的意义与他们是不同的,我们有本民族的特点在里面。而且这个哭墙不是我们叫的,我们叫遇难者名录,是老百姓叫他哭墙,是纪念先人的地方。”
哭墙将向西延展至万人坑
“最早只有三千人的名字,是为了象征三十万人。”朱成山说,现在的哭墙上有12000多个名字,还有2000多个名字等待着刻上去。哭墙现在已刻满,打算向西再延展,一直到万人坑。
“空间是足够的,我们会把征集遇难者的名录当作一个专门的课题来研究。”朱成山说,他们现在正在与台湾史学界联系,研究当年国军的建制,希望能找到被俘的9万国军的名字。“杀被俘的士兵与杀平民一样,都是违反国际法,如果能找到他们的名字,也要都刻在墙上。”(特派记者徐春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