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南昌慈善策划者:“做创意慈善是阳谋不是阴谋”

时间:2007-08-02 07:50   来源:新京报
  南昌网民“怀望行”多次为白血病患者策划点子吸引捐助,获得支持同时也引发质疑

  

  对话动机

  为白血病女孩每周过一次生日以吸引爱心捐助,点燃995支蜡烛为生命求助……这一个个号称源于爱心的善举,均出自江西南昌一位网民“怀望行”之手。

  而这样的“善举”也被人称为“创意慈善”。

  怀望行的创意慈善引发了不同声音,支持者认为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目的是为了救人,无可厚非。反对者则认为,用这种手段来达到慈善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行善者的知情权,利用了行善者的同情心,是一种欺骗。还有人质疑怀望行本身的动机,说他是作秀想出名。

  怀望行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他为什么会做创意慈善?对他来说,作秀和行善是如何平衡的呢?昨日,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他。

  对话人物

  怀望行(网名)

  31岁,毕业于天津某大学,现在江西南昌一学校门口开店。从今年5月起,怀望行就开始推动“创意慈善”这一事业,为20多位白血病患者提供创意支持,以此吸引媒体,吸引公众关注,为患者赢得社会救济。

  昨日,怀望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自己创意慈善的做法,并没有否定作秀的成分,但他同时认为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因为里面没有私利。

  有患者家属说我是骗子

  新京报:这几个月你一共帮多少白血病患者出过点子?

  怀望行(以下简称“怀”):二十七八个吧。但有些患者并没有用我的点子。

  新京报: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出点子去救助白血病患者?

  怀:我在读书的时候就有做慈善的愿望,但是因为自己的经济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一直没有进行。靠出点子来救助别人,是我力所能及的。

  最直接的原因是,今年黄金周的时候,想到了一个旅游方面的点子。这个点子我想能卖很多钱,收入可以直接用来成立基金会。我开始考虑基金救助的对象,在我看来大病救助是最应该做的。而在大病里面,白血病这个群体又是最值得关注的,所以我开始接触个体的白血病患者,也开始为他们作创意。

  新京报:第一个创意点子是什么?

  怀:让一个白血病人的弟弟在沙滩上点燃了995支(意为“救救我”)红色蜡烛,组成“生命求助”四个大字,为这个白血病人祈祷。

  新京报:效果怎么样?

  怀:这件事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电视台和报纸都做了报道。因为他已经配型成功,治病差的钱也只有5万元,所以最后他的这个事情基本上解决了,他已经出院了。

  新京报:你怎么挑选想要帮助的白血病患者?

  怀:一般是在百度上搜白血病求助。找最新的求助者,然后确认他们已经走过了很多求助渠道,周围的慈善资源都用完了,我才会帮助。

  新京报:患者家属对于出点子这个事情,是怎样的态度?

  怀:都不一样。有的赞同,有的家属也因为顾虑拒绝了我的好意。他们觉得这么做心里不安,也有人是觉得面子上挂不住。有一个河南的患者,我和几个网友一直劝他接受我的点子,但他还是愿意去找电视台和政府。

  新京报:当时出了什么样的点子给他?

  怀:我想让他的女儿在儿童节撑着一把破伞在路上走,写着“我家的天空就要塌了”,最后他还是不愿意。其实我觉得凡事有轻重,那个家长想的太多了。后来他还跟别人说过我是骗子,不过,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愿意再帮助他。

  我的点子是种行为艺术

  新京报:你的这些点子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怀:也是实践里摸索的,我平时点子就比较多。

  新京报:这些创意慈善的点子有什么共性吗?

  怀:有。我觉得我的点子是一种行为艺术,就是把一个人的困境用形象的方法表现出来。要新颖,能吸引媒体的注意,给媒体一种刺激感。

  比如,我想过一个点子,就是让人用扁担挑着“命”字在大街上走,还有让白血病患者每周过一次生日。我觉得这都表现了这些白血病患者的生存困境。

  一般这样的事情媒体都会注意到,会报道。

  新京报:那你会不会告诉记者,这个事情是个策划?

  怀:开始一般都会说。不过有的时候记者知道了,也觉得是在做好事,比较支持。

  新京报:每周过生日的白血病患者黄芳,最后你宣布退出了对她的策划和帮助?

  怀:其实那是苦肉计。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引起大家对黄芳的注意,我才宣布退出。

  搞这个创意慈善,我有时候会主动站出来,我站出来说是策划,可以有新闻点。黄芳的事情是被记者发现了是策划,我宣布退出,就又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这算是第二波策划。

  新京报:你出的这些点子效果怎么样?

  怀:说实在的,效果都不大。平均募捐款都在一万元以下。

  新京报:为什么呢?

  怀:我觉得是当初想法太简单了。我开始想的是通过媒体让大家知道你有困难,就能获得捐助。后来发现要救助的人实在太多了,老百姓捐助不过来,即使媒体报道了也不见得有用。

  所以我后期的创意就转向企业,很多救助是企业出手才能解决。我认为企业赞助慈善,给企业做了广告,同时做了善事。但是我其实对于企业的心理也没有摸准,企业不愿意捐助的原因很多,比如,怕引来一堆要求捐款的人给企业造成负担。企业其实愿意赞助的更多是一些长远的公益活动。

  新京报:你和患者之间有金钱上的来往吗?

  怀:没有。患者都非常穷了,我怎么可能再要他们的钱。而且爱心人士出的钱都会直接给患者,不经过我的手。

  相反,我会付出一些手机话费。有时候看到这些白血病患者,我也会拿一点钱出来给他们。

  算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出名

  新京报:现在有网友质疑你是在作秀。

  怀: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因为我寻找的患者都是走投无路的,说作秀,也是为了引起注意,这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弯路。

  其实我和患者家属在做这个的时候,心里都有顾虑,我们只能互相安慰来打消这个顾虑。我觉得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就算公开了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在这里面没有私利,我们都是迫不得已,谁不重视生命?

  新京报:但是有人觉得这样其实是欺骗了那些捐助者。

  怀:这不能叫欺骗。像一周过一次生日的黄芳,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是策划的。但是很多募捐人表示理解,他们还是愿意帮助她。毕竟她有病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不是策划的。

  新京报:也有人认为你做这些是为了出名?

  怀:我没有那么强烈的出名愿望。出名当然是好事,但是我做这些事情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心里舒服。算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出名吧。

  新京报:你在自己的网站上写了一段话,“我帮你出主意,你帮助我‘成名’。这样的交换你要想清楚是否合算。我将自己所图的名利坦诚出来,以求一个更真挚的朋友”,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怀:我当时写这些话,其实是想打消某些求助者的顾虑。有些求助者可能不相信会有人愿意无私地帮他们。我写了这句话,他们知道我是有所图的,能更放心地接受我的帮助。

  新京报:你的意思是说这是一种让他们放心的手段?

  怀:可以这么说吧。其实我帮助具体的患者也是为自己下一步慈善事业做实践。

  慈善推手模式无法推广

  新京报:有人定义你为慈善推手,你赞同这个说法吗?

  怀:我觉得这个定义是比较妥当的,就是用创意的手段来做慈善吧。

  新京报:这会是慈善的一种新的方式?

  怀:我觉得创意慈善是一种方式,但不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方式,这种模式也是无法推广的。

  新京报:为什么呢?

  怀:刚开始的时候,媒体可能会比较新鲜,会对我们的创意点子报道。但是如果这种事情越来越多地出现,媒体也就失去了新鲜感,不能作为一个长久的事业。所以我说是不可以推广的。全国出现大量这样的慈善推手的话,这种方式也就不会存在了。

  这种方式暂时来说可以用,但真正的解决还是要靠社会保障,靠政府来做。以后成熟了,这种方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新京报:你认识其他和你一样做慈善推手的人吗?

  怀:我认识深圳的比特,他现在也比较沉默了,也在对慈善推手这种方式反思。因为现在的环境和几年前不同了,几年前一个创意慈善可以为需要帮助的人募捐到很多钱,现在要少得多了。

  新京报:那你未来的打算是什么?

  怀:我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慈善人士,大家来做基金。毕竟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个人做慈善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所以,我觉得成立基金会是一个更好的方式。

  新京报:在做这些创意慈善的过程中,什么事情最打动你?

  怀:最感动我的是网友。

  有些网友知道是策划还在不遗余力地帮助那些患者,他们完全是无私的。

  声音

  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刚刚起步,慈善部门力量非常有限,而需要帮助的人又很多。面对国民慈善公益意识缺乏的现状,“怀望行”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困难群体的做法值得肯定,慈善事业就应该全民动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同时,“创意慈善”属于一种个人行为,缺乏监管,有志于慈善事业的人应当将爱心行为纳入政府慈善组织管理的框架之内,让自己的爱心活动更透明、更有诚信,否则群众难免会提出质疑。———江西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周兆芳

  支持这位兄弟,毕竟他帮过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总比那些讲空话的人强。———网友

  慈善有逐渐变味的感觉!这样搞,不久的将来将没人相信慈善!———网友

  (记者 张寒)

编辑:季水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