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介还处在低级阶段
提供的建议是“怎么做更利于申请”而不是“更有利于孩子”
在今年年初的国际教育巡回展上,教育部留学中心一位副主任曾经指出,现在有些留学机构对孩子的材料进行过度包装,而很多国外院校对这种形式的包装是非常反感的。
这其实是当前我国留学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中介还是家长想的更多的是怎么做对申请有利,而不是怎么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卢巍说。
一位在留学中介机构工作的年轻人介绍,那些学生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留学顾问负责销售签合同,文案来负责材料,外联与国外的学校沟通。一个流程下来,一个产品就完成了。
在把学生当做产品之后,孩子的个性就被忽视了,只要是对申请有利,无论是否适合孩子就都建议孩子去做,比如,国外的学校通常很看重孩子的领导力和课外活动,一些机构就帮助学生和家长无限夸大实践活动,在自荐信中列出长长的一串。如法炮制,每个孩子的申请差距越来越小,同质性很强。
这样的结果是,国外的学校对中国留学生申请的审查越来越严,提出的质疑越来越多。最终受影响的还是中国学生。
“目前我国的留学中介还处在较为低级的水平,这种中介应该是信息不对称的产物,但是,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留学中介应该尽快向留学咨询方向转化。”卢巍说。
这种功利思想主宰着留学中介也主宰着学生家长。好像把孩子送出国就是目标,其实,留学也只是教育的一个手段,它跟其他任何一种教育手段一样,重要的是之后的教育过程。
转变观念之后,家长在孩子要不要留学问题上就不能一味地追赶潮流,而是要从自己孩子的特点、家庭情况等各个方面考虑。
“低龄留学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卢巍说。十几岁的孩子可塑性很强,他们在国内的时候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到了国外又开始接受另一套价值观,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都对他们进行了一半的铸造。只有内心真正强大的孩子才能度过各种不适应,在人生的长跑上赢一段路程。
[ 责任编辑:郭碧娟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郭碧娟
原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