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忍受漫无边际的孤独也不给父母电话
家庭教育问题在低龄留学中凸显
不久前,新东方前途出国美国中学部总监卢巍在飞机上偶遇了一位深圳的低龄留学生的家长。“本应年少开心的孩子,脸上却写满了成熟,看着孩子会觉得心酸。”这位家长说。
孩子的这种成熟是独自挺过孤单、寂寞、无助、委屈之后换来的。
苏昱成刚到加拿大上学的第一周便因为在校与一个当地小孩打架,被停课一周。他现在也不知道当时那个小孩是不是对自己有种族歧视:一个白人小孩跑过来撞了苏昱成一下,他便觉得受到了攻击和侮辱。
那一周,苏昱成每天出门溜达一会儿,然后找地方吃个饭,再回到寄宿家庭,没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把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扔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没有谁是不孤单的。”卢巍说。
那阵子,苏昱成在学校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每天下课就是吃饭,睡觉,打游戏。“没有人会问‘昱成啊,今天有没有烦心事儿?’”苏昱成说。
即使这样,苏昱成也不太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即使是最委屈的时候也如此。
孙云晓指出,这正符合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追求独立同时也想向别人证明自己。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家庭教育问题”。
“一些家庭在国内就没能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出国之后,这些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但是孤独又无法排解,造成了不少问题。”卢巍说。
一些低龄留学生的父母就是在孩子的教育上遇到困难,便产生了“送出国锻炼锻炼问题可能就解决了”的想法。
“在国内没能解决的问题,换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就解决好?!亲子之间的矛盾一定会以其他形式再表现出来。”卢巍说。
卢巍分析,加州绑架、虐待案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孩子没有能力排解内心的孤独,又没有能力融入周围的同龄人团体,所以,基本只能在中国孩子的圈子中交往,他们之间的矛盾往往都与感情有关。
苏昱成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加拿大交的第一个朋友就是北京人。他俩在一起轧马路、打游戏,或者就坐在温哥华的大街上,在昏暗的路灯下一起抽烟。
[ 责任编辑:郭碧娟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郭碧娟
原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