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被改多出于同学的恶作剧或报复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起高考考生志愿被篡改事件见诸报端:山西芮城县考生常某某高考志愿被篡改;河南周口市考生杨某霞的提前批军事院校志愿被改为一所二本院校;浙江萧山第二职高十多名学生的高考志愿被篡改。这些案件多为考生的同学出于恶作剧或报复而为。
实践中,被篡改志愿的考生有的因录取时间还充裕而有机会重新填报,有的通过补录进入大学,还有的被迫接受改后的事实。无论如何,受害考生及其家庭都经受了一次惊心的历程,身心受损甚至抱憾终身。
该如何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山西黄河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薛宁认为,对于考生志愿被篡改案件,首先应该界定到底是谁的责任,如果是考生责任,那么其应该为自己的不慎付出代价;如果是第三方恶意偷盗,那么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给考生提供一个救济渠道。“发生这样的问题,说明招生部门的制度设计仍然不够严密,这需要进一步用技术手段解决,比如指纹识别等,尽量把所有可能产生漏洞的地方都考虑到。”
薛宁说,对于篡改他人志愿的行为,应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杜绝此类现象。被篡改志愿的考生也可以提起诉讼,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考生的志愿最后无法成功修改,考生可以通过对涉事个人及学校提起民事诉讼来降低志愿被篡改所造成的损失。”
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主任马骏提醒说,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密码,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的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 责任编辑:郭碧娟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郭碧娟
原稿件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