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教育  >   正文

南京名校校长:人情择校是负担 曾回家不敢开灯

2015年07月19日 10:43:00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人情

  手机敢开了,也不用玩“失联”了

  校长:人情择校是负担,曾回家不敢开灯

  以往每到招生季,名校校长成了各方追逐的热点。南京一所热点小学的校长说,往年每到招生前,她最怕的就是接电话。“有些可以推掉,但有些推不掉,有时候回家都不敢开灯,像做贼似的。”这位校长苦笑着说,“现在总算有理由了。”

  说起今年南京市实行的招生新政,火瓦巷小学校长杨毅静很有感触。她说,“政策规定明确了,学校校长的压力小多了,各方面打招呼的人的确少了。”杨毅静说,今年还有一个现象让她印象很深,即家长们的选择更加理性,不再一味追逐名校。

  南京市鼓楼区一所热点小学的校长承认,以往他同样会接到不少打招呼的电话,打招呼的往往都是请托人辗转找到他的熟人,或者是各个相关部门的领导,接到这种招呼,“(事情)办也不是,不办也不是”。

  说到今年的招生新政,这位校长口气轻松了不少:“递条子、打电话打招呼的少多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了政策。”他说,今年遇到向他打招呼的情况,他一律回绝,“因为政策卡死了,我就说教育局不允许。”他说,虽然打招呼的少了,但因为今年是南京市第一年实行这么严格的新政策,有的人还是抱有一丝希望,对这种情况,他坚决说不。

  官员:往年招生季不敢接电话,甚至玩“失联”

  “往年五六月份,轻易不敢接电话,有的时候不得不关机,玩‘失联’,今年就不一样了。”提起择校,南京一位局级干部深有体会。

  他坦言,往年招生报名前,确实有不少人打电话找他,希望他能帮忙找关系、写条子。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发文表示,严禁中小学生择校,可家长们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哪怕家门口就有不错的学校,还是拼了命想把孩子送到名校去。

  “为人父母,我能体会到他们焦急的心情,问题是,我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名额,还是要托人找人。”这位局级干部“吐槽”说,有那么一段时间,手机一响,他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的电话,都不敢接听,多半是来找关系上学的,并且大多不好意思回绝。”

  有的时候,电话太密集,无奈之下,他不得不玩“失联”,装着电话没接到。

  今年,摇号的政策公布后,这位局级干部轻松了不少,至少不用再担心接电话的问题了。“因为要公开摇号,找谁都没用,电话我也敢接了,只是要花点儿时间跟对方解释一下今年的政策,请他们理解。”他坦言,其实这是一种皆大欢喜的结果,家长不用再像以往一样,四处奔波托关系,可以专心致志忙报名摇号;学校、教育部门的人则可以集中精力搞教育,做大并且分好优质教育资源这块蛋糕;而他则可以安心工作,不用再为接电话、找关系这些事情烦神了。

  “希望摇号政策能坚持做下去,这样我们也能清静不少。”这位择校当事人告诉快报。

  现状

  严控择校正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很多家长不再择校, 普通小学生源“回流”

  丁先生的儿子今年要上小学,本来他还想让儿子参加游府西街小学的摇号,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几率太低了,而且,火瓦巷小学是游小的加盟学校,教学质量也不错。”丁先生说。

  对此,火瓦巷小学校长杨毅静告诉,游小各个联盟校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提升很快,这与区里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是分不开的。该校与游小本部不但有师资方面的流动,在平时的作业、活动方面都有交流、沟通,甚至一起做。

  “今年我们学校学区的孩子,很多都没有参加名校的摇号。不但如此,回流本校学区的孩子反而增加了不少。”秦淮区双塘小学校长成剑告诉,其实从前年开始,该校学区内的孩子“回流”的就多了起来。因为在今年新政策实施前,秦淮区对于择校生便管得比较严格了。成剑说,去年他们做过统计,该校学区内的孩子巩固率超过91%,今年的数据还没有最后统计出来,但目前统计的这一数字达97%,也就是说,100个该校学区的孩子,只有三个选择不在本学区就读。

  成剑分析说,近几年,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了,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生源也均衡了。反过来说,生源均衡了,也会促进师资力量均衡。

  这也是在倒逼政府“办好每一所学校”

  “各种特长生不收了,也不准择校,大家凭本事上学。”玄武区一位小学校长说,她认为严控择校促进了招生公平。但同样给校方提出了新课题,“摇号面积扩大,带来了学生生源的不确定性。作为教育者,要适应这种变化,教育方式方法也要随之变动。”

  “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有的家长一时半会儿还不能理解,但我们应该看到,严控择校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教育公平的趋势。”秦淮区教育局副局长庄芸

  说,当然这也是在倒逼政府办好每所学校,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满意的学校,“这需要我们把学校办得更好,包括校长的配备、学校整体的发展等等。”

  庄芸介绍,由于政策宣传到位,舆论环境也非常好。整体来说,大家还是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教育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有些想找关系的一听大政策在这儿呢,所有人都一样,按规矩办事,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她认为,这对于校长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说,是一种解脱。

  庄芸说,教育公平将来最终的理想状态,就是实现零择校。要做到这一点,民众要理解,政府官员也要支持。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现代快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