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独生一代的成长,“责任感”一词被频频提及。然而有意思的是,当代青少年责任感是高是低,情形是好是坏,人们的态度似乎截然相反。
在近日由人民政协报主办的“少年担当则中国强——中国梦与青少年责任感培养”座谈会上,就呈现这样一幕——
有专家这样陈述:“现在有的青年人因为压力大跳楼,有的因为失恋轻生,有的因为没有钱去抢劫。如果他们有一丝一毫对父母、对社会的责任感,我想他们不会滑向这样的深渊。”相反,部分专家则以汶川地震后和北京奥运会上80后、90后青年的表现为例,表达对青少年责任感的信心。
其实,如此分歧恰恰契合了当下中国青少年责任感状况的现实,无论从数据还是现象来看,都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局面。在给予肯定的同时,思索青少年责任感缺失在何处,是非常有意义的。
需要反思的成人世界
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看来,青少年责任感缺失,首先应该反思成人世界。“我们成年人其实是存在问题的。成年人对青少年负有的责任,一方面是直接的教育责任,另一个方面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示范作用。那么,我们成人世界给青少年示范的是什么呢?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根本没有很好的共识,社会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引导。”
首先是成人世界如何看待教育。“我们的老百姓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教育要改变身份,而当前,这种趋势越来越被演绎到了极端,就是‘升官发财’。”柯杨说,一个社会对教育急功近利的目的“单纯”到这一地步,“相应的结局就是应试教育和高考不可能有根本的改革,青少年也就得不到心平气和、润物无声的教育。所以,青少年可以有一脑子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个好人,甚至对于生活的理解都达不到他应该达到的层面。”
其次是成人世界如何看待经济社会。“我们看到,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不均,使人们对物质的崇拜和追求几乎不可阻挡,而且独生子女的父母这一代,带有一种特别的心理,就是要把所有该给的都给子女。”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说。一方面,是经济上富有的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制造出“小皇帝”“小公主”,另一方面,经济并不富裕的家长,也被要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信念所裹挟。与西方世界约定俗成的“18岁经济独立”不同,中国的成人世界在金钱、贫富差距、财务、财产等方面如何处理与下一代人的关系上,没有形成基本的观念和共识。具体到责任感,“对子女的一味满足,反过来造成了这些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非常密切相关的,一环扣一环的大的社会问题,我们要认识到成人世界给青少年世界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冯双白说。
[ 责任编辑:郭碧娟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郭碧娟
原稿件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