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8日,几名学生在弄勇小学吃营养餐。记者 黄孝邦 摄
艰辛成长
山里的寄宿生活,让孩子们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3日下午五点钟,弄勇小学伙房的营养餐终于开了。主食是米饭,副食是白菜炒鸡蛋,虽然没有肉,但依然让刚过完年的孩子们开心不已。
由于当晚没课,晚饭后报到过的一些孩子不愿住宿舍,住得稍近的就再步行几十分钟或一个多小时回家。晚上,大约有一百多名学生在弄勇小学住了下来。平时,这些孩子都是周五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广西的深山早晚温差很大,白天跑跑就出汗,天一黑又冷得令人直哆嗦。而且,山里的饮用水就靠雨水收集,每年的春季都是缺水季。记者当晚要睡在女教师宿舍,水管里流出的一小股凉水冰冷刺骨,让记者一下子就理解了为啥有的孩子们不洗澡洗脸洗脚刷牙,就直接去睡了。
孩子们的宿舍是这两年才建起的新楼,男女分层而居。晚上八点钟左右,睡觉的铃声响起,热闹了一天的校园逐渐安静下来。
自从2012年初实施营养餐以来,孩子们可以在学校吃上热乎乎的肉菜米饭了,极大地提高了寄宿生的生活水平,也让很多贫困家庭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毕竟学校管吃管住啊,对农村家长来说,这极大减轻了父母负担。”校长刘兴毅说。营养餐政策实施后,政府规范并提高了“一补”资金。以弄勇小学为例,每名寄宿生每天可用的来自国家的经费为4元的“一补”和3元的“营养餐”补助。“有了这七块钱,我们可以让学生中餐、晚餐吃上荤菜了。”刘兴毅说。
即便如此,早餐仍难以解决。不少孩子在校期间保留着“不吃早餐”的习惯。与“冬天的凉鞋”类似,不吃早餐在广西贫困山区被视为“习惯”,家长和老师们不以为意。
2015年起,孩子们上学已基本不用花钱了,营养餐让学校有了更强的吸引力,然而农村寄宿孩子的生活学习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幸福”。
[ 责任编辑:郭碧娟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郭碧娟
原稿件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