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近百位家长聚集在银川二幼门口等着接孩子,忽然学校的“小喇叭”开始广播:“教师节谢绝家长馈赠鲜花、礼金、礼券等一切礼品!”在校园内的一块小黑板上,有幼儿园59名老师联合签名的倡议书。(9月8日《新消息报》)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到来。每年这段时期,关于教师收礼的消息都屡见不鲜。记得去年教师节期间,上海一幼儿园老师主动给家长写“退礼信”,就曾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眼下,银川这所学校的多名老师签名不收礼的倡议书,不失为教师自律的又一体现。在社会出现“金钱至上”思潮和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一些教师挺身而出,拒绝收礼,显得尤为珍贵,值得大力褒扬。送礼的风气不仅对孩子的心灵有污染,而且会让教师形象被矮化,这已经是一个必须正视和纠偏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本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灵魂工程师”,理应在道德、行为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教师收礼不仅增加了家长负担,损害了教师形象,也让教育沾满铜臭味,进而将“尊师重教”逐渐推向悬崖。可以想象,如果教师这个群体都能从心底意识到“教师节本身就是对教师职业的承认和尊重,幼儿教师对孩子们的关怀和教育责无旁贷,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教师节期间老师收受礼品礼金的恶习,必将化于无形。
其次,需要家长做到心中有度。诚然,在人情逐渐淡薄的今天,社会对于教师的感恩之心需要被不断唤起,但感情的表达,并不需要与物质挂钩,一味追求“礼”的贵重,则失去了“度”。家长大可不必在送礼上挖空心思,更不必试图通过送礼去贿赂老师,博得老师对自家孩子的特殊关照。
最后,防范教师大肆收礼的关键还在制度发力。这方面,新加坡、香港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例如,新加坡规定教师节收礼超过50新币属于受贿;香港则规定,老师收礼最重面临10万港元罚款及3年监禁,连送礼者也可能因行贿被抓。遗憾的是,中国大陆目前尚无针对教师收礼以涉嫌受贿处理的先例,主要还是靠教师自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师收受礼金礼品做出明确的规定,切实做到以制度规范教师的廉洁从教行为。(邓子庆)
[ 责任编辑:张玲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玲
原稿件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