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日从北京大学获悉,把最优秀的师资用于本科教学一线,实现一对一、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北京大学实施“小班课教学”改革近一年来,受到师生们的认可和好评。
据介绍,“小班课教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双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2年秋季学期,北大首先在进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5个基础理科学院的《数学分析》《量子力学》《无机化学》等6门低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上试点,共开设8个大班课和46个研讨小班课。2013年春,“小班课教学”试点范围又增加了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等共计10个院系,在《高等代数》《四书精读》《法理学》等15门专业基础课开设20个大班课和98个研讨小班课。包括25位院士、“长江学者”等在内的共计100余名知名教授和骨干教师担任“小班课教学”教师。
北大的“小班课教学”采取大班授课(每周2-4学时)、小班研讨(每周2学时)、课后学生深度阅读以及一对一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成绩评定采取学生考试成绩与其在小班研讨课以及课后的学习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评判形式。为强化师生互动和对学生的指导,每个小班配备指导教师1名,学生规模一般不超过15人。
各院系根据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多样化探索。例如,文科院系的小班教学以经典文本阅读、社会根本问题讨论、读书报告等为主,上课形式更灵活,采取模拟法庭、工作坊等。
据了解,“小班课教学”推动了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强调启发式讲授、批判式探讨和探究式学习,加深了师生联系和互动。此外,改革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他们检索信息、表达思想、总结归纳和创新求知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 责任编辑:黄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