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高考学生填报志愿现场,记者看到一幕“有趣的场景”。一名女生问前来采访的记者学新闻怎么样,记者马上摇头说:“这个职业看似自由,但是压力太大,工作不定时,建议入行要慎重。”女生的志愿里同时还填报了师范专业,负责报考志愿的老师看了也忍不住说:“当老师不容易,再好好想想。”弄得该女生一头雾水:“听你们说完,我的志愿都没法填了。”
媒体从业者当场劝阻学生填报新闻学,教育从业者当场提示学生教师职业不易,还有什么能比这种“现身说法”更具有警示意义?当他们自以为是“好言相劝”时,有没有想过,面对一个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孩子,他们可能正在合谋扼杀孩子们的美好梦想,同样也扼杀了自身职业的应有价值与尊严。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我对那位记者的唐突深感羞辱。该记者所说固然有些道理,而且事实上,这个职业不被人待见的地方还远不止此。比如,如今新闻产品已不再纯粹,新闻工作还经常受到各种各样的掣肘等等。但我仍然不解,为何那位好为人师的记者看到的只有这些?记者的价值,媒体理想所具有的时代意义,为何视而不见?当那位记者只看到这份职业的压力之时,我的确明确地感知到新闻理想在这一个人内心的沉沦。或许在今天,这已不是他一个人的沉沦。但是,这种沉沦能够表明长久以来,一代代媒体人对于这个国家、民族、社会的付出、坚持、守望,是不具有理想价值的吗?
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或许在今天这个时代,理想已是一件无比奢侈的事情。但,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现状,那种有志于新闻的意愿才更应当得到呵护,也才更应当呼唤那更纯粹的媒体精神。因为即便社会道德正在沦陷,但只要有媒体理想的一息尚存,这个社会就不会只有绝望。谁能否认,今天一些有职业操守与良知的媒体人,他们点滴的推动,执著的坚守,不正是使我们一点点达致理想的具体行为?
事实上,说到另一个扼杀孩子志愿的“合谋者”,其所代表的教育职业,就其神圣及价值而言,一点也不比记者所代表的新闻从业者要小。如果说媒体更多地作用于社会现状,着眼于现实的改良,那么教育更多地作用于民族未来,着眼于心灵塑造。两者对于国家、民族及国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改变,对于国民精神以及公共人格的培育,都殊途同归,也都有使命所驱。长沙 杨耕身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