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承载着学术创新、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在大学发展的进程中,大学所具有的功能无一例外要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而对于农业大学来说,只有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才能产生真正有意义的科技创新,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科技创新夯实民生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第一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活力的重要指标。高校作为知识的传播场所,同时也是科技的创造者和应用者。作为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沈阳农业大学努力打造国家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的科研基地与思想库,成为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源,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担当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培养出许多农业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推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自2000年以来,沈阳农大共承担国家、省、市的各类科研项目4600余项,70%的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色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实践能力培养是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着眼点和突破口。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国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特别提到要实施卓越农林人才的教育培养计划,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实施“完全学分制”,以“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创新型”为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生社团、科技竞赛、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拓宽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科教兴农铺就富民之路。农民培训是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为教育目标,直接为社会生产提供劳动力资源的一种形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广大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以政府主导的农民培训是政府运用国家现有教育资源满足农民的培训需求,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农民培训过程中扮演着决策者和调控者的角色,而农业高校作为农民培训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对农民素质的提升和新型农民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多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充分发挥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青年农民上大学工程”、“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等十几项培训工程,累计培训各类农业人才2.4万余人,这些掌握了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是地地道道的“不走的农业专家”,他们为农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沈阳农业大学的科教兴农基地覆盖了辽宁省10个市23个县区,完成了全方位的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网络的总体布局。
大学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不立地,就不能生根,不接触实际,发展就没有潜力。只有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农业大学才能扎牢根基,才能守住灵魂。坚守大学的“道德围墙”,肩负责任、敢于担当,不被市场化、不被功利化,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主动承担起成果推广、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科技普及的责任,使大学成为社会发展的“智力依托”和“学术家园”,是农业大学的文化自觉。(迟维意)
[ 责任编辑:黄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