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职业工学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一名大一新生因悲观厌世,无故刺伤该学院一名短期培训学员。
复旦投毒案、南航研究生刺死舍友案,近日,多地接连发生类似校园犯罪案件。人们在为年轻生命的凋零错愕惋惜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天之骄子为何犯罪,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度思考。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和武伯欣教授,两人均为犯罪心理学知名专家。
学生5月情绪波动大
李玫瑾告诉记者,接连发生校园犯罪案件,可能与当前的时间段有关。目前,高校学生正面临考研或者找工作,难以选择以及找工作失利都会引发焦虑;加上现在正值春天,春天肝火旺盛,本来就是精神类疾病高发期,人遇到不快容易出现爆发性举动,做出让他人意想不到的事。
“每年5月左右,也是学校学生自杀的高峰期。”李玫瑾提醒道,学校在这一期间一定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李玫瑾说,两类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即不喜欢运动和不爱与人交流的人,学校对这两类人应主动介入干预,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同时,多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走出寝室,走出学校开展活动,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释放压力。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