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科教  >   正文

校园年轻生命的凋零令人错愕

2013年04月18日 11:13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校园年轻生命的凋零令人错愕

  据4月16日《东方早报》报道,复旦大学近日在官方微博透露,该校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近日因身体不适入院,病情严重。警方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检出毒物成分,初步认定其同寝室一名同学为嫌疑人。最新消息称,4月16日下午,投毒事件受害者、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去世。目前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犯罪嫌疑人林某已被刑事拘留。

  案件还在进一步侦破中。如果真是同学投毒相害,实在想不通,两个同学之间到底有什么滔天仇恨,竟然要以投毒报复来解决?

  同学之情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曾经的青涩萌动,曾经的欢颜和泪水,甚至曾经的长脸和丢人,和着青春的荷尔蒙纠缠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段成长岁月。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样的不快,竟然可以凌驾到友情、道德与法律之上,采取投毒如此极致的手段?

  真相仍在调查中,但就常识来看,同学之间不外乎一些磕磕碰碰。很多时候,我们把一句话当成一个世界,把一个不爽当成一个世界。事后回头一瞥,那只是一句话一时心情的事,远构不成一个世界。遗憾的是,这种认识和心境,常需要年龄和阅历浇灌,需要血泪和教训来提醒。

  一些网友感慨,“流氓不可怕,只怕流氓有文化”。这固然有着绝对、夸张的成分,但不管如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何至于选择这么一个极致手段?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文凭和知识,还有思维,尤其在知识爆炸性增加的今天,理性精神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人生的成长,总着夹杂着欢笑和泪水、痛快和不快,理性地辩证地看待人和事,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享受痛快、远离不快。“复旦”、“研究生”,这组关键词,实在与投毒相距甚远。

  这一刻,不禁让人想到了发生在2004年初春的马加爵案件。那一起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应的某些教育的缺失,仍在眼前盘旋。弹指之间,十年将逝,这些年来,我们的人格教育跟上去了吗?

  两个风华正茂的知识精英,就这样枯萎凋零在明媚的春天里,不禁令人错愕。我们期待真相,期待更多人从中吸取教训;我们更期待社会更加美好,校园更加纯洁,教育能更加注重理性精神的培养。(毛建国)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