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仲义(右)生前和受资助学生在一起。(资料图片)
3月31日上午,在江苏大学教工之家会议室,一张遗像,一张桌子,一副挽联,哀乐低回,肃穆庄严。
遵照邵仲义家人的嘱托,追思会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如老人勤俭朴素的一生。闻讯赶来的受助学生献上一朵朵白花,表达对“爱心爷爷”的无尽思念。
“生前勤俭关爱学子情深意切,身后捐躯造福人类博爱奉献。”朴实无华的挽联,道出了逝者邵仲义令人感动的一生。
一次捐助50万元,买个青菜却货比三家
81岁的邵仲义是有名的“爱心老头”。他一生未婚,孤居一人,生活朴素而简单,一直租用单位50多平方米的公房。2007年,收到了一笔50万元巨款,老人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
“那是一笔报恩款,我们每个兄弟姐妹都收到了一份。”邵仲义的弟弟邵渊说,报恩款是2007年远在加拿大的表哥汇给他们的。表哥在战乱时期无事可做,邵仲义的母亲拿出陪嫁的一枚戒指资助其赴香港谋生。感恩于姑母的恩情,表哥汇给了他们兄弟姐妹每人7万美元。“哥哥生活并不富裕,本来可以很好地改善生活,他却决定全部捐出来。”家人都非常支持这个决定,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要乐善好施,报恩款这样用最能体现它的价值。
在和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后,邵仲义设立了“爱生助学金”,专门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他曾经一再强调,“把报恩款用在学生身上,是我最大的欣慰。我不图学生的任何回报,唯一的期望就是他们学有所成,将来能够回报社会和他人”。老人十分低调,一直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名字,受助的200多名大学生至今不知道是何人帮助了他们。
邵仲义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江苏大学退管处处长汤静霞年初曾经建议他到养老院生活,听到每个月1710元的费用后,邵仲义说了声“我再考虑考虑”,便没有了下文。
“校园里卖菜的小贩对邵老师挺有意见,都说这个老汉太抠了。”汤静霞告诉记者,“小贩们都说邵老师挑三拣四,买个青菜都要货比三家。”他们却不知道,邵仲义每两个星期都要把学生喊来家里改善伙食,满满一大桌菜老人常常提前两三天就要准备。他们还不知道,学生每月300元的资助标准,到了邵仲义这儿,总是拔高到400元甚至500元。
“爷爷对我们太好了,经常叫我们到家里吃饭,吃剩下的菜就放在冰箱里自己慢慢吃,好长时间都不舍得扔掉。”学生罗新伤心地说。在邵仲义家记者看到,空空如也的冰箱里摆放着发霉的腌豇豆,放衣服的箱子还是解放前的,厨房里铁壳的热水瓶已经长满了锈,看起来很旧。“东西都旧得不能再旧了,除了电脑和电视机,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邵渊和家人在收拾遗物时,非常感慨,“他对自己太苛刻了,却一生都在做着善事。”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