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科教  >   正文

学生给市长写信引出的喜与忧

2013年03月30日 17: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近日,上海的《东方教育时报》头版刊登了一条新闻。一名七年级中学生给上海市市长写信,诉说心中的郁闷。孩子的信提出的有关“素质教育”、“课业负担”、“身心健康”、“社会交际”等问题,大多触及教育改革的软肋和瓶颈。

  面对中学生写给市长的信,笔者既喜又忧。透过这则新闻,我想到了与教育相关但又不完全是教育专业的问题。

  先说喜。一喜我们的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且敢于实话实说来维护应有的权利。来信不掩饰自己的煎熬,不回避内心的忧虑,不隐瞒对当下教育的失望。我们不能再一味认为孩子不谙世事,只需面命训育。其实,他们的心地比我们更纯真,他们的眼光常常比我们更透明。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我们更要紧的是保护和鼓励这种勇敢的独立思考,尽管这种思考还不很成熟。

  二喜市长亲民,言路广开。一封中学生的来信不仅及时批转到了教委,还在教育类报纸上刊登出来,这种广开言路的清新之风,同样亟需在教育圈内倡导光大。教育改革需要大智慧,光有顶层设计没有基层集思广益不行。教育决策需要问计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各方人士,不深切了解教育的实情,没有一线教育人士的群策群力,教育改革的进程必然步履艰难。

  再说忧。一忧未成年人的身心严重失调,而更可怕的是幼小心灵的扭曲。信中提到一次考试排名的跌落,居然会让不止一个孩子连死的念头都有。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精神状态、运动能力等等,都令人担忧。当然,这不全是教育的问题,但绝对与教育有关。教育如果忘记了“以人为本”这个根本的出发点,那就会丢失教育的全部意义。

  二忧教育正在失去应有的信任。开始是专业人士,连篇累牍地发表了尖锐的批判;后来是激进家长,提出了许多质疑,甚至远离学校尝试“桃花源式”家教……教育的效果是需要信任来催化的,没有了必需的师生信任、家校信任、社会信任的滋养,教育改革的设计再美妙,论证再严密,操作再精细,结出的最多也是又涩又酸的苦果。

  面对孩子尖锐而煎熬的来信,我想到了上述种种问题。其实,透过这封中学生写给市长的信,还可以引发更多更深的思考。这是孩子们给我们这些成年人、教育者出的考卷,且看我们如何解读、如何应答。(陈亦冰)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黄艳艳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