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锐风生水起,从三足鼎立到一马当先
围棋“三国杀”,中国高一着
数据整理:程聚新 制图:宋嵩
核心阅读
近年来,中国棋坛新人不断涌现,体现出我们人才储备雄厚的同时,也折射出日、韩等老对手后继乏人的问题。
首届“洛阳龙门杯”中国围棋棋圣战八强赛日前在河南洛阳战罢,范廷钰、周睿羊、柁嘉熹、彭立尧等“90后”新锐包揽了四强席位,而在此之前举行的第三届“招商地产杯”中韩围棋团体对抗赛中,主要由“90后”棋手组成的中国队虽没有实现“三连冠”,但近来他们的优异表现,也让韩国围棋界大为羡慕。
日、韩围棋水平滑落后继乏人,中国年轻棋手集团优势明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围棋一枝独秀。为了扩大影响力,日本围棋界在围棋的普及与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正是在日本企业出资创办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豪取十一连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围棋的发展,而那时韩国围棋才刚刚起步。
韩国围棋虽然起步较晚,但进步神速,特别是曹薰铉1988年夺得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赛冠军后,在韩国引发轰动,韩国此后也涌现出了刘昌赫、李昌镐和李世石等一大批世界级棋手,世界棋坛逐渐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格局。
然而,随着日本围棋的逐渐衰落,韩国围棋异军突起,韩国棋手不仅夺得多数的世界大赛个人冠军,而且在世界围棋团体赛上也表现优异,囊括了6届SBS杯(后改为真露杯)世界围棋团体赛冠军,14届农心杯赛的11次冠军。
不过,随着曹薰铉、刘昌赫等老棋手退出一线,李昌镐和李世石等中生代棋手开始走下坡路,韩国围棋也开始逐渐滑落。近几年,中、韩棋手在世界大赛中,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韩国棋手都处于劣势。究其原因,还是韩国围棋后继乏人。目前韩国新锐棋手中,称得上世界水平的可谓凤毛麟角。相反,中国围棋不仅不断涌现新人,而且不少新锐棋手具备世界水平,形成集团优势。
在此次中韩围棋团体对抗赛开幕式上,韩国代表团团长车敏洙开玩笑说:“中国年轻棋手飞速进步,特别是在世界赛场上的夺冠势头,让韩国围棋界颇感压力。这次派出了强劲阵容,希望中国队在比赛中给韩国队留点情面。”虽然只是玩笑话,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足以表明韩国围棋界的危机感。
日、韩赞助减少,环境恶化;中国创办不少世界级赛事,围棋联赛红火
日、韩围棋后继乏人,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日本一直把围棋归为艺术类,不算体育范畴。日本围棋向来讲究棋型的美感,日本早期国内一些高水平的围棋比赛会下两天,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质量。日本著名棋手武宫正树创立“宇宙流”,在当时的世界棋坛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随着功利围棋盛行,一贯讲究艺术性、特别是棋型美感的日本围棋遇到空前挑战。而日本棋手在世界大赛屡遭败绩,也让日本企业失去了赞助热情,日本棋手的生存环境的逐渐恶化,导致以围棋为职业的青少年越来越少。
在车敏洙看来,韩、日围棋后继乏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节奏加快,社会诱惑增多,韩、日青少年棋手对围棋的专注度远不如从前。车敏洙说,随着围棋在韩国社会影响力逐渐下降,企业赞助围棋的热情也逐渐降温,棋手生存空间逐渐变窄,极大打击了青少年进入职业棋手行列的热情。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以往,韩国围棋界经常抱怨中国围棋协会举办世界大赛太少,没有尽到一个围棋强国应承担的义务。但近年来,在中国围棋协会的努力下,中国企业介入围棋的热情不断提升,创办了不少世界级赛事,中国的围棋联赛也办得红红火火,为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棋手创造了机会。
围棋不能局限于东亚三国,只有齐心协力才有广阔出路
对于车敏洙,中国棋迷和棋手并不陌生,在上世纪90年代韩国围棋处于鼎盛时期时,他为了帮助中国围棋发展,自掏腰包来中国办的职业比赛,被命名为“友情杯”,对中国围棋的崛起发挥了作用。
车敏洙认为,围棋要想健康发展,不能只局限于中、日、韩三国,必须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普及。目前中、日、韩三国的围棋规则略有不同,这不利于围棋的推广和普及,尽快形成统一规则势在必行。
中国棋院院长刘思明则表示,最近中韩对抗中,中国棋手赢得比较多,但是韩国实力依然很强。在去年的中韩围棋团体对抗赛上,刘思明曾说,中韩围棋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日本围棋。中、韩围棋发展之初,日本提供了很多帮助。现在日本围棋的发展停滞,中、韩有义务伸出援手。
车敏洙对中国经常邀请日本棋手来中国交流比赛,接纳日本棋手组队参加中国的围棋丙级联赛,以及中国的围甲、围乙联赛积极引进韩国棋手参赛,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只有中、日、韩三国的围棋组织齐心协力,围棋才有更广阔的出路。(记者 李长云)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