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4%。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教育事业发展会受到影响,人民群众不满意;教育经费有了大幅增加后,如果用不好、管不好,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那么,教育部门是如何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呢?
保基本
近年来,教育经费首先在事关教育的基本面上加强了保障。
保基本的第一个体现是教育的免费项目更多,全国1.3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约2800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1.3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约2200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教科书费,约3000多万农村寄宿制学生免除了住宿费,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农村学生,全国约1200万农村学生免除了学费。
第二个体现是校舍更加安全,从2009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央财政4年累计安排30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000多亿元,13.6万所学校、约3.5亿平方米的校舍通过加固改造或新建重建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和综合防灾要求。
第三个体现是学校运转水平更高,2011年,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和普通高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达1366元、2044元、1688元、2213元和74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45%、57%、51%和71%。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为1441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
2013年,“保基本”仍是用好“4%”的首要,教育经费仍优先用于教育教学,为各级各类学校正常运转提供保障。一是继续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切实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二是推动地方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督促各地落实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
补短板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教育经费对以往教育的短板进行了补充。
补短板投入巨大,其中一些数据可以说明情况: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253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幼儿园;累计安排资金450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累计安排资金30亿元,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累计安排资金223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累计安排资金90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另外,在基本消除中央高校债务风险的同时,下达专项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支持地方化解高校债务风险,提升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从2012年起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中西部省份,重点支持建设一所地方高水平大学。
2013年,教育经费将继续“补短板”,一是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二是继续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支持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附属生活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满足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住宿需求;支持县镇学校扩容改造,集中力量解决县镇“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四是大力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五是支持巩固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六是鼓励和支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引导各地有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 责任编辑:吴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