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网络投票的绝大部分网民都反对清远中学整体搬迁。王良珏 摄
新春伊始,一则发起“反对清远第一中学搬迁至大学城”的帖子让本地论坛炸开了锅。随后,本地某论坛还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你对清中整体搬迁是反对还是赞成”的投票,在清远民智民需网上,也有网友表达了“强烈发对清远市第一中学整体搬迁”的理由。
截至记者发稿前,共279名网友参加了微博投票,234人表示反对搬迁。在反对的网友中,部分是来自清远第一中学(下称“清中”)的老校友和老教师,网友“风之龙”便是其中之一,而使这些老校友老教师站出来反对的立场基于母校情结。赞成的校友则认为,搬迁能使学校整体获得更好的发展。
83.9%的反对率
搬迁强行割离母校情结
清远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504年,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清远市重点中学,清远市首间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园占地面积81974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66432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视野开阔,绿林成荫,碧草如茵,鸟语花香,安静整洁。现有教学班80个,学生4417人,教职工328人。学校教学楼、科学楼气势恢宏。此外,还建有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地理园、生物园、天文圆顶以及各种体育场所,2001年4月千兆校园网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网覆盖整个教学区及校园内的教职工宿舍。目前,全校共有4个电脑室,所有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
瑞峰书院,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宪副督学潘上虞倡建,址设松树岗(今清远中学),后废。清康熙年间知县张哲修复,孙绳祖重修。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陈哲迁建于学宫之左,二十一年知县王珍复迁于松树岗,之后又几经兴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科举兴学堂,书院改称学堂。
学校创办于1928年2月,隶属于中华民国清远县政府,初名为清远县立初级中学,1943年7月获准增设高中,同月更名为清远县立中学,1947年3月为纪念邑人陈可钰将军(清远石潭人,字景瑗,曾任孙中山总统大本营警卫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副军长),更名为清远县立景瑗中学。建国后,政府接收学校,复更名为清远县立中学,并先后易名为清远县第一中学、清城中学、清远县清远中学,1988年清远撤县设地级市,学校更名为清远市清远中学,1990年12月更名为清远市第一中学。
清中的历史和就读的经历构成了老校友的母校情结。如今得知母校将搬迁一个新址,让老校友们很难接受。网友“风之龙”表示自己在清中读过六年书,中学时光都在清中读过,作为老校友之一,这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学府,现在根据清远市有关部门出台的调整方案,将整体搬迁到清远大学城,原址将改为田家炳中学高中部,他在奥一网论坛上质问:“我不知道出台这个方案的相关部门,有没有顾及到众多清中人的感受,如果我有那么的一天想回去母校看看,结果看到的却是一座完全陌生的学府,没有任何一丝的记忆。作为一个清远人,如果我们向外人介绍清远的历史文化的时候,介绍那间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学府,却已经面目全非,名字也改为一个没有任何历史和人文价值的名字的时候,他们的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
面对清中学校面积小、周边环境嘈杂的客观条件,“风之龙”坦承,搬迁的确是因为老校区,已经无法满足某些人为制定的标准,无法满足把清远市第一中学提升到某个档次的雄心。“但清远市第一中学,真的需要建成一个拥有90个班级的示范性高中吗?如果真的需要这样做,为什么不响应清远市民的要求,借高中部整体搬迁到清远大学城之际,重新恢办初中,以弥补因为清城区中学搬迁到小市新城区所留下的优质初中教学资源的空白?”
网友“于头仔”在清远民智民需网上表示反对清中搬迁,“试想一下,无数清中人以后要追忆学生时代,只有到田家炳中学了,这是什么逻辑?!到了学校的百年校庆,一众校友必须到新校区参加庆典,一个完全没有自己足迹、没有丝毫感觉的地方。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地方的做法,但凡具有浓厚学术气氛的地方,特别是在北方,百年老校的原址是绝对不能随意搬迁的,因为这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一个地方的根基,随意搬迁的后果比强行拆迁更为严重。”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