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坐久了,站一站。
②检票口,排前端。
开篇语
过年回家,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再度化身候鸟,穿越南北寒暑,家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没有比过年回家路,更能精准映射这个民族的宽宥与隐忍,执着与缱绻。只有买不到的票,没有回不去的家,那些在外漂泊艰辛打拼的人,无论鲜衣怒马少年郎,抑或中年踌躇务工族,这时候,都卸下虚妄和负重,回家。于是,途中摩肩接踵的人群,归心似箭,乡愁磅礴。
今起,本报派出多路记者,跟一程他们的回家路,用笔和镜头真实记录这些爱与哀愁,梦与家园。
主人公:老刘和他的儿子老家:“松花江上”
回家方式:T字头列车,坐票,10小时
在京经历:夫妻打工开店做服装加工生意5年,儿子3年前来京上学现面临中考。打拼多年,在老家买了新房。今年提前回家过年,成功订票,终于不用“站回去”了。
2013年1月26日,春运第一天。
清晨6点,北京站的第五候车大厅人头攒动,形形色色的人群提着各式各样的行李,渐渐将等待检票的队伍拉长。距离T157次列车正点开车还有26分钟,老刘和儿子提着6大件行李,抢站在检票队伍的最前面,急盼着踏上开往故乡哈尔滨的特快列车。
这下能安心回家了
从北京回老刘的家,需先乘火车至哈尔滨,出火车站后步行500米至公交站,换乘1个小时左右的公交车到达哈尔滨北部的呼兰区,下车后再坐十几分钟的出租车才能到达。
老刘和妻子在大红门服装商贸城附近经营服装加工、批发的小生意。夫妻俩曾经做过服装订制的买卖,都是缝纫好手,在这行干久了,两人看准商机,又做起加工创意零钱包的生意。
往年,为了多挣点儿钱,夫妻俩总要忙到年根儿才肯回家,因此只能买到临客的站票,“一站十六七个小时,太累了,孩子更受不了”。今年,老刘说他想开了,不能用有限的生命赚无限的金钱,“忙了一年了,过年时最重要的就是跟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这次,老刘买到比往年提早一个星期的特快车票,有意避开高峰期,不想让儿子太遭罪。
“T字头的,一没动车那么贵,二坐车时间相对也比较短,一早上车,晚上就能回家吃上团圆饭。”老刘眯着眼笑,对自己的回家计划颇为满意,“媳妇儿提前半个月先回家打理去了,就等我们爷儿俩了”。
老刘一心盘算着能安安稳稳坐上回家的火车。可回家前一天下午,老刘的上海客户突然打来电话,说钱包到货后还缺50个,要求马上补货。老刘一时乱了阵脚,“工人都回家了,客户又要得急,做生意最怕丢信誉。”老刘不敢犹豫,披上件羽绒服,赶紧去厂家进布料。
“客户要纯棉帆布的钱包,正面印有‘老公发的零花钱’几个字。”裁剪布料、印刷、加工……这一道道工序平时需要3个工人合力完成,即便如此,制作50个零钱包也常常需要花费四五个小时。老刘的儿子亮亮说,那天下午,爸爸把自己关在加工屋里赶工,自己在隔壁房间,一直听着电动缝纫机运转时的“嗒嗒”声。
当晚7点多,老刘将写好的快递单贴在货物包装上交给快递员后,终于长长舒了口气,“这下能安心回家了”。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