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科教  >   正文

春运第1天父子还乡路:无论在外多辛苦 回来才踏实

2013年01月28日 09:00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①坐久了,站一站。

  ②检票口,排前端。

  开篇语

  过年回家,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再度化身候鸟,穿越南北寒暑,家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没有比过年回家路,更能精准映射这个民族的宽宥与隐忍,执着与缱绻。只有买不到的票,没有回不去的家,那些在外漂泊艰辛打拼的人,无论鲜衣怒马少年郎,抑或中年踌躇务工族,这时候,都卸下虚妄和负重,回家。于是,途中摩肩接踵的人群,归心似箭,乡愁磅礴。

  今起,本报派出多路记者,跟一程他们的回家路,用笔和镜头真实记录这些爱与哀愁,梦与家园。

  主人公:老刘和他的儿子老家:“松花江上”

  回家方式:T字头列车,坐票,10小时

  在京经历:夫妻打工开店做服装加工生意5年,儿子3年前来京上学现面临中考。打拼多年,在老家买了新房。今年提前回家过年,成功订票,终于不用“站回去”了。

  2013年1月26日,春运第一天。

  清晨6点,北京站的第五候车大厅人头攒动,形形色色的人群提着各式各样的行李,渐渐将等待检票的队伍拉长。距离T157次列车正点开车还有26分钟,老刘和儿子提着6大件行李,抢站在检票队伍的最前面,急盼着踏上开往故乡哈尔滨的特快列车。

  这下能安心回家了

  从北京回老刘的家,需先乘火车至哈尔滨,出火车站后步行500米至公交站,换乘1个小时左右的公交车到达哈尔滨北部的呼兰区,下车后再坐十几分钟的出租车才能到达。

  老刘和妻子在大红门服装商贸城附近经营服装加工、批发的小生意。夫妻俩曾经做过服装订制的买卖,都是缝纫好手,在这行干久了,两人看准商机,又做起加工创意零钱包的生意。

  往年,为了多挣点儿钱,夫妻俩总要忙到年根儿才肯回家,因此只能买到临客的站票,“一站十六七个小时,太累了,孩子更受不了”。今年,老刘说他想开了,不能用有限的生命赚无限的金钱,“忙了一年了,过年时最重要的就是跟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这次,老刘买到比往年提早一个星期的特快车票,有意避开高峰期,不想让儿子太遭罪。

  “T字头的,一没动车那么贵,二坐车时间相对也比较短,一早上车,晚上就能回家吃上团圆饭。”老刘眯着眼笑,对自己的回家计划颇为满意,“媳妇儿提前半个月先回家打理去了,就等我们爷儿俩了”。

  老刘一心盘算着能安安稳稳坐上回家的火车。可回家前一天下午,老刘的上海客户突然打来电话,说钱包到货后还缺50个,要求马上补货。老刘一时乱了阵脚,“工人都回家了,客户又要得急,做生意最怕丢信誉。”老刘不敢犹豫,披上件羽绒服,赶紧去厂家进布料。

  “客户要纯棉帆布的钱包,正面印有‘老公发的零花钱’几个字。”裁剪布料、印刷、加工……这一道道工序平时需要3个工人合力完成,即便如此,制作50个零钱包也常常需要花费四五个小时。老刘的儿子亮亮说,那天下午,爸爸把自己关在加工屋里赶工,自己在隔壁房间,一直听着电动缝纫机运转时的“嗒嗒”声。

  当晚7点多,老刘将写好的快递单贴在货物包装上交给快递员后,终于长长舒了口气,“这下能安心回家了”。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