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科教  >   正文

死也要死在编制里让人感慨

2013年01月16日 15:53 来源:郑州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1月4日,哈尔滨市举行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培训结业式,448名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据了解,本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正式走上环卫工作岗位。一名落榜的研究生说,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一个看似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大街需要人扫,粪也需要人淘,职业不分贵贱,环卫工作也需要知识和创新。这些大学生如果不是冲着编制去的无可厚非,但从媒体的报道看,他们并非真喜欢清洁工作。

  录取者已开始上岗,来往的行人不会探究这身工装背后的研究生学历。蹭蹬十数载获得高学历,然后去找一份“好”工作,这算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吗?毋庸讳言,也无需遮遮掩掩,大多数人读书不过是为了让个人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更直白地说是一份好工作。

  而环卫工职业拿什么吸引“硕士”?显然是编制。虽然环卫工目前的待遇只有1500元左右,如果能顺利考入,在工作三年后,如果管理岗位出现空缺,将有可能调整到管理岗位,这是更大的诱惑。如此直白的心理表白,可见每一名硕士心中都有一个小算盘。

  或许,这是一个守成的时代,而不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情结已经远离了年轻人。或许,阶层固化的社会日趋保守,社会缺乏改革热情,也没有为年轻人自主创业创造出好的条件。年轻人输不起,自然不敢放手一搏。相反,无论是政府还是国企,巨大的稳定感以及背后的红利吸引着年轻人。进入这个体系是一种待遇,在这个体系之外,就业、福利、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又是另外一个天地。一些人发出“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的感慨也应该被理解。

  一直以来,中国致力于打破铁饭碗的改革一直在进行,“编制”仍受年轻人追捧,一方面说明,当前利益分配机制仍有问题,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继续深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亟待纠偏。另一方面,社会观念走回头路的迹象令人忧虑,一个年轻人说他愿意死在编制里,那么一个国家呢?(钱兆成)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