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2月26日消息 龙应台去年曾感叹“部会”轮流失火当“炉主”,而过去一段时间,从大埔案、清境农场直到户政出包,台当局“内政部”就成为了江宜桦最大的“炉主”。台湾《中国时报》认为,如今,江宜桦的大动作开铡,搬开“内阁”中这个最大的路障,恰恰就是要展现强势领导,宣告“马江体制”仍有决定掌控权,以落实拼经济、拼选举的“双拼目标”。
《时报》指出,江宜桦、李鸿源都是马英九从学术界拔擢的人才,两人去年相继加入国民党,也被视为是双北选战的备胎。尤其是李鸿源高人气,加上家族在基层颇有实力,一度让党内点名为双北市长战将。可惜本人并无参选意愿,此一规划只好作罢。
江宜桦与李鸿源的政治角力,最后虽以李鸿源去职收场,恐怕也让李伤痕累累。而民进党党魁之争5月揭晓,倘若苏贞昌落败也可能取代游锡堃转战新北,朱立伦续战新北的可能性变高,因而李转战新北机率并不高。
故此人事布局,在《时报》看来与选举关联性较低,而是江宜桦藉此展现决断力之举,并借以宣示“内阁”一条鞭的领导能力。同时也藉此杀鸡儆猴,让“内阁”绷紧神经,谁再出包,谁就下台。
依照此一标准,包括状况不断的“文化部”、“交通部”、“环保署”都已列入“留校察看”名单内,随时可能被炒鱿鱼。攸关拼经济战力的“财经小内阁”,包括“经济部”、“财政部”等也得绷紧神经,若是拼经济成绩单不理想,随时都得走人。
毕竟今年“七合一”选举,是马当局的期中考试,败选恐让马英九请辞党魁、彻底跛脚。因此行政部门必须在最短期间内端出政绩,同时也要在这部执政机器全面栓紧螺丝。《时报》指出,这次马江体系的人事调整所传达的政治意涵,代表江宜桦抛开温良学者的面具,开始扮演大黑脸,就是要帮马英九守住政权。(中国台湾网 李帅)
[ 责任编辑:李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