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6月28日消息 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公债法”后,与“立委”轮番上阵发言庆贺的心态不同,台媒认为,在缺乏“财划法”修法,并同考虑地方偿债能力、财政纪律等配套下,增加举债额度上限,并不能真正解决“富市穷乡”的台湾财政“病灶”,只是会走入跛脚的财政改革。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当局推行“直辖市”升格改制近3年,但“财划法”、“公债法”等两大配套法案,一直躺在“立法院”无法过关。直到明年七合一选举逼近,五市县市首长群起“喊穷”,“立法院”众“立委”才突然警觉事态严重,加速修法脚步。
报道指出,遗憾的是,本应同步进行修法、考虑的两项财政改革法案,却因“财划法”争议过大,当局和各地方政府彼此间为了争钱、争权谈不拢,导致法案进度停摆,只好搁置到下会期再战。但“公债法”则因无涉财政大饼分配争议,反而率先闯关。
报道说,说穿了,这一切不过是政客们的政治算计,根本就没人真正在意财政收支、平衡考虑地方举债还钱能力。反正钱先借到手再说,将来如何偿债?留给下一任去头痛就好。将提高债限当作增加地方财源,不仅是幻觉,更是完全不负责任的作法。
报道称,近半世纪以来,遍观全球国家和地区举债处理,美国的债限总共调整了75次,光是过去10年间就增加了10次,奥巴马任内多达4次。“立法院”如果不把提高债限当作一回事,如何能对当局大额举债发挥吓阻效果?如此则难保台湾不会发生债务危机。
台当局“财政部长”张盛和曾公开坦承,这次“公债法”就是为了配合五市升格改制而修法,尽管他一再拍胸脯保证,若以GDP年成长3%估算,短时间内当局及地方政府不会面临举债破产危机。然而,今年GDP“保3”破功,以当局为例,举债空间约仅剩4000亿元台币,修法后恐怕撑不到几年就到达举债上限。(中国台湾网 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