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台媒:对瑞典皇家学院的决定表敬意 恭喜莫言获奖

2012年10月12日 08:58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台湾网10月12日消息 作家莫言成为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实为中国文坛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台湾同胞也感同身受,莫言获奖消息登上台湾各大媒体头条,台媒在及时发布消息的同时,也纷纷表示祝贺。莫言成为中国文坛里程碑式的人物,这也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荣誉。台湾《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相遇红高粱奇幻家乡─贺莫言获诺贝尔》,文章摘编如下:

  作家莫言成了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管从现实国际政治,或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上看,一百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竟然没有一个中国籍得奖者,毋宁是件显眼、碍眼的欠缺。是到应该要修正这项欠缺的时候了。

  在大陆的作家中,莫言的确具备最佳的得奖条件。从最外围的条件看,他的作品被译成西方语言的量与质都相当高,过去十几二十年,他和国际文坛的交流互动,也远比其它大陆作家要来得密切得多。

  大陆改革开放之后的文学,前有先锋与寻根的分派,后有都市与乡土的区别,三十多年的历程,莫言几乎全程参与,而且始终站稳着寻根与乡土这一边的立场。莫言的小说,从最早的《红高粱家族》到最近的《蛙》,一直都有饱满的“中国性”,因为,那样的情节、那样的语言,甚至那样的叙述,只能出现在中国。 

  同属寻根乡土的贾平凹,没有莫言那种恣意豪放的文字,贾平凹的文字,够乡土够特别,但却是几乎无法翻译,译成别的文字立刻就失去了光彩魅力。同属寻根乡土派的李锐,没有莫言那种放肆纵横的想象力,与可以随意变换节奏的戏剧张力。从国际推介的角度看,莫言还真是第一人选。

  换句话说,莫言本来就具备了最完整的写作成绩,由他中选为第一个中国籍诺贝尔奖得主,一点都不令人意外。不过,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在文学硬核内里,莫言的作品也是经得起考验的,并不只是写了迎合西方口味的中国情调而已。

  就文学论文学,莫言的一大成就,在于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层次、极其迷人的乡土语言,一接触他的作品,任谁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乡土特质,但仔细阅读、分析,我们却会发现,这样的语言,绝对不是山东高密的老乡们,真正会说出来、能说得出来的。莫言的语言一方面保留了乡土味,不随意掺夹城市文艺腔,一方面却又能够用来描述最混乱的多角场面,表达最深刻最复杂的情绪变化。还有,即使是从来没有去过山东、没有听过一句山东方言的读者,也能进入这种语言中,完全不感隔阂。

  莫言的另一大成就,在于创造了一个既写实又迷幻的乡土,他笔下的山东高密,其实只存在他的想象中,那不是历史上或现实里的乡土,而是他凭借着一己的文学壮笔,重新塑造的一个家乡,一个比历史或现实里的家乡,都要更精采更复杂更丰富更迷人的虚构的家乡,一个许多人都能理解认同的奇幻家乡。

  莫言的作品的确足以增添我们对于人间社会的不同理解,我们愿意对瑞典皇家学院的决定表示敬意,更愿意热忱恭喜莫言获奖!(中国台湾网 焦源源)

浏览更多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