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台商献血“状元”陈泽人:救人是最要紧的事(图)

2012年03月06日 16:11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正在献血的陈泽人。(葛凤章 摄)

记录着陈泽人献血记录的证书。(葛凤章 摄)

  中国台湾网3月6日上海消息  他是一名普通台胞,却在上海献血200余次,3次获得上海无偿献血白玉兰奖;他是一名普通台商,却心系贫困儿童,为了孩子的笑容,倾其所有扶贫济学。他就是上海台商献血“状元”陈泽人。

  见到陈先生,是在上海徐汇区漕宝路的一个公寓式小区里。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脸上笑容可掬,精神十分饱满。如不是事先做了“功课”,任谁都不会相信他今年已经59岁了。正是这位59岁的台胞将自己的大爱播散在了黄浦江边,十年间无偿献血200余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献血“状元”。

  鲜血,生命的希望

  陈泽人1976年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会计系,两年后获得了硕士学位。然而,献血却早在他高中毕业那年就开始了。那年他听说A型血特别紧缺,尽管当时患有偏头疼和哮喘,但想到只要能救人,就应该毫不犹豫去做。于是毅然去献了血,那一次他献血两袋,500毫升。

  2003年,陈泽人来到上海发展。有一次他在电视里看到一则消息,得知一位孕妇分娩急需输血,而她的家庭没有人献血因此没有用血指标。陈先生看到上海血库存量紧张,民众对献血还有顾虑。但是,血液无可替代,要救人,只有互助。于是,他决定在上海继续献血行动。

  献血分两种,一种是全血,二是成份血。全血是鲜血者直接输出的鲜血,而成份血是献血者的血经过密封安全的机器分离,把救人急需的血小板和血浆留下,把其他成分仍然还回献血者体内。陈泽人献的就是成分血。献成分血由于需要专用设备将血液体外循环分离,所以一般都要到血站进行,按照大陆有关规定,献成分血者每28天可以献一次,每次1至2袋,每袋260毫升(一个治疗量)为一次。陈泽人不仅一献就是两袋,而且常常是走到哪献到哪。

  在上海血液中心的墙上,装饰着一支献血者照片组成的“温度计”,陈泽人的照片就放在显著位置。血液中心副主任沈行峰指着照片说,这些都是献血的功臣。陈泽人在这些功臣里也称得上“状元”了,三次获得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

  采访第二天,又到了陈泽人献血的日子。因为经常来,这里的工作人员与他都很熟悉,说话间,陈泽人已经躺在采血机连带的椅子上开始采血了。这一天,陈泽人又献了两袋成分血,献血次数达到202次。

  现在,陈泽人正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着更多的人加入成分献血队伍。在陈泽人邻座一位正在献血的女士表示,自己和陈先生是在献血时认识的。当时检验时医生说她血色素低,不能献。是陈泽人告诉她,提升血色素要食疗,多吃水果、菠菜,陈泽人助人为乐的精神,使她很受感染,现在成了向他学习的“粉丝”。

  在陈泽人的影响下,陈泽人太太和孩子也都献过血。大女儿在台湾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前不久出差到上海来为台资企业审计,专门到血液中心献了成分血。儿子到上海来参观世博会时,也献了血,现在已经有70多次的记录了。

  爱心,做人的本分

  用陈泽人的话说,他在上海10个年头,已经是上海人了。献血是自己为第二故乡的民众献的一份爱。在上海,他3次获得“白玉兰”奖,3次获国务院卫生部颁发的金奖。

  但陈泽人献爱心,绝不仅仅于献血,还竭尽所能,帮助贫困儿童,所有收入。除了他自己生活和家庭外,基本全部用于赈济需要帮助的儿童。他说:“爱心,是做人的本分。”

  2011年12月6日,陈泽人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一对农民夫妻大量种大白菜想卖个好价钱给自己的女儿治病,却遭遇当年白菜滞销,每斤才卖两毛,不够雇人收菜的工钱。看到这则消息,陈泽人急得不得了,几经周折,找到了这户农民的住址,给这户人家寄去了500元钱,聊表了自己的心意。

  上海现在外来农民工很多,接踵而来的是子女上学和接受教育的问题。陈泽人经常出入农民工集居的地区,找当地学校,和校长联系,提供困难学生名单,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

  现在,陈泽人在浦江两岸联系了7所民工子女学校,每个学校资助五六十名贫困学生,根据不同情况,每位学生受助300—500元不等。陈泽仁表示,学校总是按分数论英雄,但一个学生成绩差,说不定就是因为家庭条件差,没有更多时间读书引起的,那才真正需要帮助。陈泽仁希望启发这些眼前有些困难的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看到希望,展露笑容。

  是的,为了让孩子们稚嫩的脸上有笑容,陈泽仁组织孩子们参观毗邻东方明珠的海洋世界;安排孩子们吃汉堡和炸鸡;指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聪敏才智开展创意活动……

  智慧,帮他人成功

  许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亏损严重,濒临破产,而管理层却束手无策。陈泽人现在的工作,就是救这些企业,让它起死回生,扭亏为盈。陈先生称之为:“再造工程”。这些年来,陈先生成功地救活了20余家企业。

  对于挽救企业,陈先生坦言,难度很大。但是一个企业,像金融海啸中的“雷曼兄弟”垮了,40%的职工就失业了。所以,看起来是救企业,其实也是救人。翻开陈泽人的履历,他在2000年之前,有25年在教书,主要传授管理、财务、税务、审计方面的知识,可谓桃李满天下。令陈泽人兴奋的是,当年他教过的学生,现在有不少成了企业高管。过去从来没有联系,现在通过办培训班、企管交流,公司顾问等活动,又在上海见面了。

  谈到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发展,陈先生认为,投资发展企业,环境认知要透彻。台商到大陆来投资,同文化、同语言,由于血浓于水的关系,互相很容易理解和融合,这些都是获得成功的基本因素。(中国台湾网上海台办通讯员葛凤章) 

  浏览更多各地涉台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