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台媒创游览秘笈 细数台北花博四大园区的吃行逛游

2010年11月04日 11:5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花博花卉会不断替换,不同季节来参观,景观会不同 图片来源:台湾“今日新闻网”

 

 

宝特瓶堆砌的流行馆,虽然不发预约券,但也是参观重点  图片来源:台湾“今日新闻网”

 

  中国台湾网11月4日消息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台北花博会6日将正式开幕,这场以美丽为诉求的盛宴,预计将吸引800万名的访客。2010台北花博会共有4大园区,即圆山园区、美术园区、新生园区、大佳圆区,共有14座展馆,会场总面积达91.8公顷,花卉植栽达3300品种。4个园区位置相邻,但因为范围太大,想要一天逛完花博4大园区,即使不算排队时间,都有点勉为其难;而且在“花博会”,看的其实是科技与创意而不是欣赏花的姿态,因此,今日新闻网特别提供了13小时逛花博教战守则。

  一、了解各展区与场馆内容,依据喜好选择目标

  只有一天时间,事前一定要了解各展区的特性,才能划分目标等级,如果专程来赏花,还要了解其季节限制,秋天来参观,总不能期望看到春天的花卉。花博4个园区,圆山园区是主展区,内容也最多,美术园区与圆山园区相邻,可视为同一园区规划,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新生园区,大佳园区没有场馆,以欣赏户外景观、河岸休闲气氛为主。

  二、先领预约券,场馆必须筛选割爱

  花博共有5个场馆需要先领预约券,即圆山园区里的真相馆、名人馆,美术园区的故事馆,新生园区的梦想馆、养生馆,票券都从上午9:00开始发放,一天只发一次,以测试期间的梦想馆来说,4000张预约券不到2小时就发完,照这个情况可以想见,活动正式登场发放速度会更快,因此要同时拿到不同园区的预约券难度有点高,看了新生园区的梦想馆,很可能就看不到圆山园区的真相馆与名人馆,这点可能要有心里准备。

  三、善用接驳车与出入口

  花博接驳车有两种,在园区与捷运站或停车区之间行驶接驳的,为花博1、2、3、5号及美术馆接驳车,园区内的免费接驳车固定行驶圆山园区与大佳园区,路经新生与美术园区。举个例,如果你的首要目标是梦想馆,那搭乘花博1号线到新生公园站下车,会比搭乘捷运在圆山站下车省下许多时间;如果主要锁定真相馆、名人馆,与主要进场口的圆山出入口同在玉门街上的儿育出入口,既可避开人潮又离场馆近,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四、以选定的场馆为中心,决定游逛行程

  基本上预约券会决定你的时间安排,如果抽了新生园区梦想馆的预约券,还是决定冲到圆山园区真相馆碰碰运气,那可以先在圆山园区逛逛,圆山、美术、新生3园区都有联络走道,步行即可,但要注意预约券上的时间,错过时间就无法入场了。主办单位是努力想出最好的办法减少民众的排队时间,但之前测试的情况场馆排队的时间是10分钟~60分钟不等,因此,排队的时间一定会成为规划行程的变量。

  五、节省用餐时间

  花博4个园区都有餐饮服务,内容包罗万象,从各地料理、西式套餐、中式套餐、花茶美食、咖啡甜点都有,保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但如果只有一天的时间,就不能花太多时间用餐,自己准备,或买个可以外带的盒饭,抑或是很省时间的台湾在地小吃,都是不错的选择。

  六、充分利用夜间时间

  花博有大片的花海造景,这是卖点,也将是游客纪念照片中必有的留念,但花海只有白天才能显出其缤纷,晚上就失了颜色,因此,白天多拍户外场景,晚上则用来参观场馆──当然是指不用预约券的场馆。无需预约券的场馆也常要大排长龙,如宝特瓶砖堆栈而成的流行馆,测试期间就要花30~60分钟排队,文化馆的毫芒雕也是大排长龙。

  七、订出晴天雨天两套计划

  天要下雨你能怎么办?户外的展览部分的确就比较不能参观了,只有以展馆为主,4个园区中,大佳河滨公园几乎是无遮蔽空间,主办单位也不建议雨天时前往。雨天在行程安排上可以多加入一些DIY活动,但如新生三馆(梦想馆、天使生活馆、未来馆)雨天人应该会很多,很可能会饱和,想办法避开才能节省时间。

  八、避人潮往这里走

  如果挤到怕,宽阔的大佳园区应该会是个可喘气的空间,新生园区的迷宫花园、怡情园的游客预测会少一点,美术园区若是舞蝶馆没有活动时,游客应该也会少一些,至于圆山园区,展馆多、地景布置也丰富,又邻近圆山捷运站,也是展场内外接驳车的起点,从各方面条件来看,都一定是人潮最多的地方。(中国台湾网  孙金诚)

浏览更多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