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临沂市台协会长:投资偏爱大陆 受益回报老区

2010年07月07日 13:42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临沂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许绍凰接受中国台湾网独家专访(中国台湾网 钟宝华 摄)

 

  中国台湾网7月7日临沂消息  自1992年在北京投资建厂,到如今工厂在北京、漳州、临沂呈三足鼎立之势,由临沂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许绍凰创办的三德利油漆,从沿海到内陆处处开花。近年来大陆地方亲商、安商的意识和市场逐渐显现的广阔前景,让许绍凰更坚定了稳扎稳打走“本地化”路线的信心:“台商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我认为,在大陆发展是最好的!”

  遍阅商海沉浮 投资偏爱大陆

  1992年,许绍凰为圆夫人投资家乡的梦想,到北京发展事业,创办了三德利油漆涂料有限公司,也许当时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在大陆发展成为如今的公司规模:三家公司、两个生产基地。

  投资大陆近20年,遍阅商海沉浮,许绍凰认为,台商在大陆发展最是如鱼得水。“台商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台商对到大陆投资的偏爱也远远大于其他地方。”经历了大陆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从中受益的众多台商之一。从北京到漳州,再到临沂,走过大江南北的许绍凰在大陆发展的决心不断坚定。“临沂的厂房下个月验收完毕,就将进行大批量生产,”许绍凰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对临沂生产基地尽快投入规模化生产,根植北方市场,拓展事业新局面迫不及待。

  临沂在很多人看来,依然是贫穷落后的沂蒙老区,但许绍凰对临沂却充满感情和信心:“我在临沂做生意已经十二年,亲身经历了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今的临沂已经从革命老区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每年都会有很多台商来这里考察投资,他们都会惊叹这里发生的震撼变化。”

  许绍凰告诉记者,目前临沂市已有270多家台商企业,仅近两三年就增加了上百家。如此的增速不难证明,台商在大陆的发展是多么顺利。

  工厂“本地化”  当好新的“临沂人”

  在许绍凰的规划中,临沂生产基地的用工比例是1:99,即每一百名工人中只需要一个台湾人。

  身为商人就是要将公司利润扩展到最大化,许绍凰认为:“使用当地劳动力,一方面解决了临沂的劳动力就业,回报当地政府给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节约公司的用人成本。”

  不仅如此,许绍凰还将厂区未利用的空地免费拿出来给当地老乡们种花生。“丰收之后,老乡们会送给我花生吃。”“本地化”到位,企民关系融洽,奠定了许绍凰的企业发展前途。

  而地方政府也在创造条件让台商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最近,临沂在沭河两岸正在规划由台商企业建造一座台湾城,里面有一条台湾小吃街,如果规划经过审批,这将成为山东省首个‘台湾城’,欢迎你们到时候来品尝。”言语中,许会长俨然已成为了一名新的“临沂人”。

  回报临沂 做好纽带

  事业遍地开花,但许绍凰并不满足自己的成功。“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许绍凰经过大家的推选,担任了临沂市台协会长,这也让他将更多的时间献给了临沂。“以前我每个月只需要三四天来临沂处理一下公司事务,现在为更好的为大家服务,一半的时间我都待在临沂。”

  “对于刚到大陆投资的台企,必须有一个协会来为他们服务。而对于已落户的台商讲,台协是大家凝聚力量发展感情的平台。特别是在台商较少的北方,我们可以通过台协来进行定期沟通。”许绍凰说。

  随着落户临沂的台商越来越多,台协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断加码。许绍凰透露,在临沂的台商可以直接通过台协、台办将困难直接反映给政府,不少台企已经从中受益。在这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帮助,各部门也都将台商的发展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临沂台协走过三年,通过各级台办的帮助,三年来共为台商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这也正是越来越多台商落户临沂的缘由。”

  创新升级 永续发展

  许绍凰说,“金融海啸主要危害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这次危机促成台企的产业大洗牌,也迫使包括台企在内的广大企业不得不做出企业升级的规划和进行产业转型。”金融海啸虽然危害着全球经济, 两岸关系的发展却迎来60年来最好的时期。“特别是ECFA的签署,使台湾主力出口产业享受到关税优惠,防止了大批量的岛内企业外涌,更使台湾避免在区域经济整合中边缘化。综合考量,绝对利大于弊,很多台商都可因此受益。”

  “当然台企也不能因为签署ECFA而一劳永逸,”许绍凰表示,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台资企业还应采取使用高新技术、加大科研投入等措施进行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变革与创新,才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记者 王伟 钟宝华)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伟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