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4月15日消息 苏州昆山约有4000家台商,在海外信息市场大放异彩,但较少有人知道,由两岸合作的昆曲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同样令人惊叹,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近年在国际巡回演出,场场爆满。若持续下去,昆曲很有可能在两岸携手下成为世界性的戏曲艺术。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昆曲发源于昆山,曾独霸大陆剧坛200年,后逐渐式微。民国初年几乎绝迹,直到1920年昆曲传习所在苏州成立,昆曲才得以传承。由于昆曲的吴侬软语,一般人很难听懂,加上精致写意,十足的文人艺术,非寻常百姓所能体会,连年又有动乱,以致发展有限。
2004年是关键的一年,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保留昆曲的古典精神,改用现代剧场概念,大胆启用年轻演员,《牡丹亭》演出一炮而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说,青春版《牡丹亭》迄今上演184场,观赏观众达35万人次,70%是年轻人,这说明80后的年轻人,除追求时尚,也喜爱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曾在莫扎特的故乡奥地利演出,当地观众“不需要字幕”,仅从音乐和肢体语言,就能领略昆曲之美,现场热烈掌声,使蔡少华大受感动。蔡少华说,中华传统艺术海外演出,是从杂技到武术,而昆曲则以创新的表演手法,深深触动西方观众的审美心灵,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蔡少华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崛起。”
蔡少华兴致勃勃细数青春版《牡丹亭》创作团队背后的台湾因素,《牡丹亭》是由白先勇总策划、台湾知名导演王童担任美术总监,林克华负责舞台和灯光设计、吴素君担任舞蹈指导、书法艺术来自董阳孜。其中剧中女主人杜丽娘在舞台亮相的一幅粉彩美人图,亦出自台湾画家奚淞之手。
不久前,蔡少华在苏州接待台湾观光旅游的领航人严长寿,两人相谈甚欢,严长寿的一些经营理念,深得蔡少华之心。昆曲需要现代审美的包装,使昆曲成为活态艺术,而非博物馆的艺术,就此而言,两岸在昆曲的传承和发扬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最近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率先开设昆曲选修课,学子报名踊跃,两岸文化人备受鼓舞。蔡少华相信,昆曲一旦走进校园,古老艺术定能焕发青春。(中国台湾网 刘海伟)
[ 责任编辑:刘海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