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发挥政策优势 重庆打造台商转移内迁“大后方”

2009年05月26日 15:2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重庆市台办副主任卢翔就如何加强渝台全方位交流合作等相关问题接受中国台湾网专访(中国台湾网 李徽 摄)


  中国台湾网5月26日重庆消息 5月28日,首届重庆台湾周将在重庆举办,作为西部唯一一个获准举办此类活动的城市,重庆再次聚焦目光。早在今年年初第五届两岸信息产业标准化论坛举办之际,重庆就率先发布8项惠台措施,成为继去年年底第四届两岸经贸论坛大陆方面释出优惠新政后首个出台落实政策的城市。在金融危机依然蔓延之际,重庆这支内陆发展的引擎,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政策和区位优势,为台企内迁搭建舞台,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日前,重庆市台办副主任卢翔就如何加强渝台全方位交流合作等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台湾网独家专访。

  
  中国台湾网: “重庆·台湾周” 将于本月28日将开幕,请您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具体情况。

  卢翔:重庆是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西部唯一一个举办此类活动的省市。本次 “重庆·台湾周” 是首次举办,层级高、规模大,两岸政商界要人云集重庆,共谋发展。将进一步扩大两岸民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两岸合作发展,为渝台之间全方位的相互交流、搭建双赢新平台,开创渝台交流合作新篇章。

  本次活动将本着“交流、合作、发展、双赢”的主题,举办一系列两岸经贸、文化、新闻领域的交流活动,内容涉及电子信息合作、金融合作研讨、农民创业园项目推介、两岸媒体采访交流等多个领域,预计将吸引来自两岸各界人士数百人,将成为促进西部地区与台湾合作的一大品牌平台。重庆诚挚欢迎台资企业到山城来考察、投资、扎根。

  重庆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直辖市、内陆开放高地,以其优越的环境和政策、蓬勃的态势,吸引着海内外有识之士,越来越成为世界瞩目的投资热土。我们将充分发挥重庆与台湾特殊的历史渊源优势,力争把“重庆、台湾周”活动办成渝台经贸文化交流品牌盛会,使之成为渝台交流乃至海峡两岸交流的亮点和重要平台,推动渝台两地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

  
  中国台湾网: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枢纽,在进一步承接台企转移升级方面有哪些举措?

  卢翔:重庆作为西部经济的枢纽,拥有西部大开发政策、库区政策以及城乡统筹实验区和保税港区等一系列叠加政策的优势,较之东部沿海地区相当突出。去年以来为了因应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市政府已经启动了3年1.5亿人民币的“暖冬计划”。从投资、出口、消费、增收、就业等方面来扩大内需。去年年底,重庆出台进一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意见,决定财政增资60亿、减收26亿,希望以此拉动社会投资消费500亿以上。

  早在去年4月份,重庆市政府就出台了7条政策,去年四季度又出台了12条政策,包括市政府对困难企业给予1%的贴息贷款,对出口企业实行政府补助加财政退税政策,对重庆要素市场交易实行契税减半、营业税减半等政策。

  此外,以市长王鸿举为主导的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领导小组则为督导这些政策推进特别是中央扩内需计划中相关投资项目的落实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特别是今年二月第四届两岸信息产业标准化论坛上领先其他省市出台八项惠台举措,为台资企业进一步参与内需市场、进一步向内陆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重庆一直坚持在沿海地区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去年以来已经有一些台企入驻渝北台商工业园,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并没有形成台企大规模内迁转移的态势。但前经济大环境艰难,挑战与机遇并存,一部分台企将目光重新投向西部。重庆希望以八条惠台措施作为助推器,配合重庆丰富的政策优势,希望真正成为承接台商转移内迁的“大后方”,以重庆的发展态势看,这种光明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 。 

  中国台湾网:去年年底重庆与台湾已经实现直航,在两岸合作进一步密切的背景下,台商在重庆的投资布局的态势如何?将朝哪些方面深耕发展?

  卢翔:这里有一组数字可以体现去年以来渝台经贸合作的热络。截止到2008年,重庆市已经累计批准台资企业857家,由西部第四上升到第二;投资额度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5家,累计实际吸收台资9.7853亿元。2008年,重庆市新批台资企业43家,同比增长26.5%,实际吸收台资1.7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1%,增幅为中西部第一。43家企业分别投向IT、汽摩零配件制造、食品、百货零售、农业、咨询业和有色金属合金制造以及计算机服务等。

  随着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台商在渝投资的方向也更加清晰,总的来讲有四个方面:首先,是继续围绕重庆支柱产业,如汽车摩托车配件的制造业,此类台资企业,在重庆的总投资达到6000多万美元。

  第二,一大批高科技项目登陆重庆,如台湾日月光集团、台湾茂德集团以及重庆台湾信息产业园、西永微电子园地推进,将带动一大批台湾信息产业企业来渝投资,促进重庆IT产业的大发展。

  第三,农业项目投资有望成为新热点。重庆北碚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成立,以及大陆新出台一系列扩大和深化连杆农业合作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渝台农业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四,运输物流业将成为台商投资的下一个热点。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蓄水,2009万吨级船队可以抵达重庆港,将引领重庆经济再度腾飞。

  中国台湾网:您提到一批台资高科技产业陆续进驻已经成为台商投资重庆的一大趋势,今随着第五届两岸信息产业标准化论坛以及重庆台湾周的先后举办,渝台信息产业合作被普遍认为开始进入“蜜月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时艰,重庆应该如何通过两岸优势互补来发挥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倍增作用?

  卢翔:信息产业已经被明确列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信息产业一直被视为当代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其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柱作用近年来备受瞩目。台湾作为全球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技术水平和经验上拥有巨大优势。近年来,重庆的自身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已进入高速时期。2008年,全市信息产业销售值815.5亿元,同比增长31.3%。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205.2亿元,同比增长32.3%;全市从事信息产业人员达到10万人,这种规模为进一步加强渝台信息产业合作提供了必要基础。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论坛上也透露了重庆信息产业五年的发展目标:重庆未来5年信息产业投资将达千亿,不仅要将信息产业发展成重庆第一支柱产业,还要建成9条百亿级的产业链,并将重庆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芯片制造基地、软件研发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城市。

  未来五年,我市将在信息产业上投资1000亿元,重点投资在集成电路、软件、通信产品、光伏、消费类电子、应用电子等六大信息产业领域。预计到2012年,重庆的信息产业收入将达到25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超过1500亿元,大体上可以占重庆整个工业的15%左右。

  目前,已经有一大批高科技项目登陆重庆,如台湾日月光集团、台湾茂德集团投9.6亿美元的重庆渝德科技公司等项目正在推进,重庆台湾信息产业园、西永微电子园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由此将带动一大批台湾信息产业企业来渝投资,促进重庆IT产业的大发展,使重庆工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中国台湾网:两岸金融合作恰逢其时,在大力发展两岸金融合作方面重庆有何计划?我们看到有关报道指出重庆去年成立了数十家金融担保公司,缓解了不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重庆方面目前为台资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有哪些?

  卢翔:事实上,在重庆投资的元创、永固等制造业台企都早已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千万以上贷款和追加贷款。除了三家中央银行,目前重庆五家地方银行也正在积极与台商接触,为进一步出台便捷台资中小企业的细则进行调研和准备。在前不久举办的市对台工作会议上,我们特别请来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士分析贷款程序和要求等专业问题,并走访台资企业,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

  如你所说,重庆去年成立的数十家担保公司,总资本金达到85亿元,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就为对台资企业进行贷款担保提供了好经验。但应该看到,由于两岸金融领域还没有开展实质性交流,台企中小企业还无法通过企业信用担保等方式在大陆获得贷款,我们希望通过摸索与试验尽最大力量帮助台商,甚至希望通过“先行先试”来探索出一条解决台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道路。在八条惠台政策中,有一条就是计划成立注册资本金规模10亿人民币担保公司,为台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目前这一政策正在由重庆市金融办积极推进。

  中国台湾网:2009年,重庆将全力争取建立更紧密的渝台经贸关系甚至在某些方面力争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这种愿景规划的信心来源于哪里?

  卢翔:应该说种规划是来源于对自身优势和发展现状的充分了解和分析。重庆直辖12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中央交给重庆的“四件大事”主体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具备了与台湾进一步发展经济合作和大规模吸引台资转移的基础。而另一方面,由于重庆作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陪都”,与很多台湾政经界知名人士渊源特殊。重庆与台湾的合作近年来可谓后来居上,以2008年为例,全市实际利用台资1.783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上升为西部第一。特别是随着重庆台湾信息产业园和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国家审核,茂德、日月光、英业达、长荣、阳明海运等一批台湾龙头企业集群入驻,信息产业的投资规模达到了西部第一。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中央寄希望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要求“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成为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在当前两岸应对金融危机的时艰下,中央释放一系列惠台政策,并着力探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重庆在这种环境下,理应做好带头和示范作用,努力争取建立更紧密的渝台经贸关系。

  在2009这个两岸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年份,重庆将继续大力优化投资政策环境,并搭建更开放更高层次的平台来进一步紧密渝台的全面交流合作。(记者 李徽)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李徽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