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七日纵览:访台登陆络绎不绝 两岸交流屡创历史

2009年05月25日 07:04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台湾网5月25日消息 过去一周,“创造历史”一词成为几起两岸交流事件的最恰当诠释。首届海峡论坛圆满闭幕,创下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两岸民间交流活动的历史;乘着这个“东风”,大陆迄今最大规模省级团携1.7亿美元商机访台,开启两岸经贸互动新一轮高潮。

 

  海峡论坛吸引全球目光关注   

 

  历时8天的首届海峡论坛22日在福建圆满落幕,这个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关注。在岛内,各大媒体均对其进行了大篇幅重点报道。针对绿营报纸以“统战大拜拜”来形容海峡论坛,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17日评论指出:扩大交流、加强协商才是务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共荣的正途;“台独”团体与民进党极力排斥海峡论坛的姿态完全阻止不了数千台湾民众前往福建。

  海外媒体也多对海峡论坛做出了正面评价。美国《侨报》社论说,首届海峡论坛再次启示我们:从草根到庙堂,总是打开两岸关系之门的钥匙。法国华文媒体《欧洲时报》则认为,海峡论坛标志着一个更为广泛的、以基层民众为主角的两岸“全民交流时代”悄然来临。

  乘着海峡论坛的“东风”,广西千人代表团21日抵达台北,展开为期10天的经贸文化交流。据新华网报道,该活动是迄今大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台湾进行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交流活动。该消息受到岛内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欢迎,还有台湾媒体在报道中特别指出,代表团此行将带来约60亿元新台币的商机。

  高雄市长陈菊登陆

  广西千人代表团抵台的同一天,高雄市长陈菊抵达北京。陈菊的大陆行在台湾内部呈现了两极化反应。蓝营普遍肯定,认为抛开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岸接触是不可避免的方向;绿营则有异议之声出现,反映了民进党内不同派系对两岸关系的立场。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3日社评则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所说“这是我的一小步,人类一大步”打比喻,认为若以这句话来看待陈菊的大陆行也相当贴切。《中国时报》23日社论认为,陈菊在民进党犹夹缠在“反中护扁”情结不可自拔之时,一脚迈开,走出民进党重生的一线希望。

  台湾《中华日报》22日社论指出,事实上,前任高雄市长谢长廷2000年7月时就曾计划赴厦门进行“城市交流”,但因陈水扁反对而告破局;由此可见,从执政到下野,民进党人不是没有登陆的想法和作为,惟因“独派”连同陈水扁的羁绊以致无人敢公然去大陆;如今时移势易,终见民进党对大陆开启一扇小窗。

  马英九就职周年两岸政策受肯定

  5月20日是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就职一周年的日子,岛内主要媒体当天均对此发表评论,特别是在马当局一年来发展两岸关系的作为与成效方面,纷纷给出了肯定的评价。

  台湾《中国时报》社论说,从岛内民调可以看出,赞成改善两岸关系、支持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都在五成以上;马英九的支持度近来也逐渐回升,可见其基本政策方向受到了大部分民众的肯定。台湾《工商时报》社论认为,马英九就职一周年的施政表现在多数领域都获得相对多数的认同,但严格来讲只能算是勉强及格;所幸的是,台湾民众对马英九还是有期待的,认为台湾未来一年经济景气会变好的有36.1%,高于认为会变坏的18.2%,而对马英九未来施政表示有信心的更高达59.4%。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还特别指出,马英九19日举行国际记者会时态度诚恳谦冲,认为台当局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努力,人民应给予监督与鼓励,切莫像民进党这样把好事也说成坏事,一昧只想政党和个人利益,在扯后腿和捣乱中显威风,那台湾还需要敌人吗?(赵静)

 

更多精彩评论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