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巨幅规划图巍然屹立在北川新城建设施工现场。(中国台湾网 钟宝华 摄)
中国台湾网5月6日绵阳消息 “5.12”地震即将满1年,重灾区北川老县城有何变化?北川新县城规划重建进展如何?带着疑问,海峡两岸记者美丽天府联合采访团一行30余人,探访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并实地走访北川新城选址,了解规划建设情况。
5日上午,联合采访团被特批进入北川老县城采访。虽然已经过去1年,但北川县城满目疮痍的景象依然触目惊心,“放轻你的脚步,放低你的声音,给逝者一个安宁”的提示牌安放在废墟之上,更让人心情沉重,两岸记者一行敬献上花篮并行鞠躬礼,表达对地震中遇难同胞的哀思。
几乎被地震夷为平地的北川老县城,经论证已不适合原址重建,择址再造新北川的同时,这座老县城也将被完整保存,建设成为一座实景的地震遗址博物馆,供人们祭奠与研究。记者看到,老县城内一处空旷地,已建成对遇难同胞的悼念场所,纪念碑石上红色的“5.12”大字十分醒目,施工工人也在紧张忙碌,对一些倾危建筑实施加固。
悼念采访完毕,记者一行离开北川老县城,来到23公里之外,“再造一个新北川”的蓝图正在此展现。
北川新县城新址位于安昌镇以东约2公里处,可利用面积在8平方公里左右,自然条件极佳,非常适宜城镇建设,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也有利于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和未来发展。
北川县副县长贺旺对两岸媒体介绍,充分考虑抗震和体现羌族文化特色等因素,北川新县城规划建设按照“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的十二字标准进行,未来发展定位为“北川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川西旅游服务基地,绵阳西部产业基地和现代化的羌族文化城和生态园林城”,目前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并获通过,将于今年5月中旬破土动工。
根据灾后重建实际,2008年至2010年为北川新县城恢复重建期,将优先建设保障性住房,安置3万多受灾群众和被征迁群众,期间先期启动的项目还包括齐鲁大道、绵北大桥、医院、学校等市政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备受社会关注的北川中学也在先期启动项目中,目前新校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今年5月动工,预计明年9月1日前交付使用。
北川新址居民拆迁与安置问题也受到两岸媒体关注。贺旺表示,截至目前,北川新城征地内的2414户拆迁群众已得到妥善安置,既有拆迁补偿,还免费为每人提供35平米的安置房,同时将拆迁安置房70%的商业门面赠送给村舍集体,农户可分配门面租金。当地政府还为被征地拆迁群众购买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在即将动工的北川新址征地上,记者遇到正在收割油菜的邓大叔,他对记者说,这是他在这块田里最后一次收割庄稼,话到此处,他表露出几分不舍。“但子女们期待这里未来新的城市生活,我自己也有了地方政府上的养老保险,生活有了保障,将来也可以在新县城里打工。”邓大叔说。
施工现场,“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巨幅规划图巍然屹立,施工车辆也正严阵以待,随着今年5月12日的破土动工,北川新城,将拔地而起。(记者 钟宝华)
北川老县城内,施工工人正在紧张忙碌,对倾危建筑进行加固作业,这里将建成地震遗址博物馆。(中国台湾网 钟宝华 摄)
北川新城地址上,北川县副县长贺旺为两岸媒体介绍北川新城规划建设情况。(中国台湾网 钟宝华 摄)
北川老城地震遗址废墟上提示牌。(中国台湾网 钟宝华 摄)
北川新城新址上,搬迁村民邓大叔正在收割自家田里最后一茬庄家,未来这里将拔地而起一座崭新的北川城。(中国台湾网 钟宝华 摄)
[ 责任编辑:钟宝华 ]